龍媽與兒苦盡甘來 對抗短腸症
「我有位兒子甘珞龍,他小名叫小甘甘,甘苦與共的『甘』,小甘甘又名小龍,2012年8月25日,小龍以3.53公斤體重來到世上,一切正常健康……十個小時後,小龍開始不肯進食、嘔吐、抖震,情況每況愈下,再過了三十多小時後,小龍被送到嬰兒深切治療部,他抽筋、屙血……醫生確診他是腸打結,情況已壞至出現生命危險。」媽咪阿珊憶述當時滿心歡喜迎接寶寶降臨,怎料,兩母子未嘗甘先受苦,一起面對病患,兒子身體在承受病痛,媽媽百倍滋味在心頭。
曾瑞珊(阿珊)
經歷:跟丈夫育有一兒子小龍 ,照顧病患兒子時,曾不能釋懷,近年,開始勇於面對之,更開設網誌《龍媽日記》分享育兒及生活點滴。
甘珞龍(3歲)
經歷:乳名又名小甘甘、龍仔、小龍,出生不久出現腸打結,部分小腸壞死,須要進行切除小腸手術,現時大腸只剩不多於三分一,小腸跟正常嬰孩比較,大約只有20%,屬「短腸症」患者。
短腸綜合症
又名短腸症,經由手術大量切除小腸或者合併一些大腸後引起吸收不良的情況。嬰兒有短腸症大多由於出現壞死性腸炎、腸扭絞(打結)和小腸發育不全。初生嬰兒的小腸約長二百厘米,而短腸綜合症患者因手術後小腸長度只等同正常人的半成至一成,令成長過程中不能進食正常食物,僅能依靠靜脈導管輸注營養配方。
腸壞死須切除
快三歲的小龍,長得肥肥白白,最愛攬着心愛布公仔「點點豬」;家中架起小型龍門,他即足球先生上身,踢足球踢不停;媽媽播放iPad英語兒歌,他一邊定睛看,一邊跟着唱,一切看來,小龍跟正常孩子無異,不過,細看他,發現其胸口駁有喉管,左邊腰間腸的位置則駁有造口。在一天廿四小時中,他只有六小時活動自如,長達十八小時須要駁着喉管注輸營養液,掛着及控制營養液的機器架子就得與小龍如影相隨。
小龍媽媽阿珊與丈夫滿心歡喜迎接第一個孩子,不曾想過寶寶是「短腸症」患者。阿珊說:「小龍不是早產嬰兒,是足月順產出世的,出世時八磅很健康。當時我對於『腸打結』、『短腸症』是零知識,看到他十多小時後不吃母乳,心想是小朋友扭計,不以為意,之後奇怪他一直不吃,後來被送到NICU(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發現他的腸打結,不能蠕動,醫生將小龍 80%壞死的小腸切除。」
歷盡五次手術險掉命
初生的小龍不能跟爸媽回家,由出生至八個月大都在醫院中度過,加上小小身體插滿喉管,看見兒子景況,阿珊哭過無數次,不過,她跟自己說,在人前,必須扮演堅強的媽媽。幾個月大的小人兒,足足捱了多次手術,經歷過休克、吐血、屙血……幸好最終挺過來。
「兒子第一次手術是剛出世三日後,開肚攤開腸道;第二日,他的情況更差,發現小腸壞死,必須切除八成,做第二次手術;大約兩個半月大的小龍,須進行第三次手術接駁腸臟,將過度發炎的三分二大腸切除,以及將分成兩部分小腸接駁;第四次手術時,差些失去兒子,醫生本來只說腸臟駁得不好,只做小手術,怎料,當刻情況十分危急,小龍大量吐血,全身插滿喉,呼吸不到,更出現胃潰……我知道護士怕我擔心,刻意清洗小龍衣服上的血跡,後來事隔大半年,護士再告知我當時兒子的狀況,我就知小龍又過一次(死神)關!」經歷差點失去寶貝兒,阿珊表示跟丈夫像有共識,不想兒子再做任何手術,承受不起……直至兒子一歲多,要開「造口」以便排走身體廢物小便,幸好手術有驚無險。
怕孩子長不大 壓力爆煲
由於小龍小腸短,每次只能飲用五毫升奶,每天十次,一天的飲用分量也不及初生嬰兒的一餐。而八個月後,小龍終於可以回家,加上慢慢長大,可以吃流質食物,阿珊生怕兒子靠營養奶吸收不足營養,曾有一段時間鑽研嬰兒食譜。
「我自己算進取,曾想過谷肥兒子,整番薯茸、牛油果糊仔等等,希望他盡量吸收營養,不過,他始終腸胃差,反而經常肚瀉,不單止吸收不到,更好像流失更多營養。」兒子生病,媽媽難免焦急,她不斷提醒自己調適下來,不過,知易行難,壓力不斷襲擊阿珊。除了來回醫院與家之間,阿珊便不想走出外,甚至自欺欺人地不想面對病患的兒子。每天,阿珊如專業護士細心照顧兒子,為他學會調校營養奶、接駁喉管、清洗造口、排放夾雜胃酸的排泄物,再加上兒子不可經常上學,管教學習又落在媽媽身上,壓力擔子大得難以想像。
逃避自怨快崩潰
「有苦自己知,想起這半年,每一個應是家人相聚的節日,聖誕節、除夕、新年等等,滿心期待小龍回家,卻滯溜在醫院中,帶來一次又一次的無奈與失望。」眼前的阿珊樂意分享她與兒子的經歷,沒有因回想往日的難關而流淚,顯得十分「硬淨」,因為她已經走出困境。「有半年是我情緒最波動的日子,我自怨過、大嚷大叫過、哭過、逃避過、失落過、心想放棄過……我覺得自己變得麻木,嚴重到想過眼前的小龍不是自己的兒子,逃避朋友的問候,不想告知他人兒子的情況,怕別人可憐自己,而看見別人帶小朋友玩、跟家人旅行,我甚至會妒忌……」對於年紀小小的小龍,他可能不覺得自己苦,他懶理身體駁着喉管連着架子,可以輕鬆踢足球,不怕被喉管絆倒,又可以自在地看書。然而,育有病患小朋友的媽媽,情緒特別敏感,尤其看着兒子在不進食的情況下,每十五分鐘,就嘔五十毫升液體,並且持續嘔足一年,身心俱疲。
港姐好友扶持
曾參選港姐的阿珊跟當年港姐結為好友,同屆的周家蔚就是她的閨密好友。她很感激丈夫擔起一家之主,遇着她崩潰會飛奔回家,同時也感激朋友支持她。「周家蔚是小龍的契媽,他們是同月同日出生,很有緣,家蔚大仔TJ大小龍半歲,會來我家一起玩。在我失落時候,我日日到醫院ICU,家蔚每日都會煲湯拿給我。她及其他朋友會問我今日狀況如何,雖然我不太多說,只簡單回說:『OK』,她們都會回應:『幾好呀!』支持我。」阿珊與多位2006年港姐十分友好,早前,她們更結伴同遊台灣,更趁相熟十載,拍攝了一輯紀念照。阿珊感謝身邊有一班天使不停提醒及鼓勵她,支持她戰勝自己心中的惡魔。同時,她開始學會勇於正視兒子的一切。
網誌分享希望在轉角
小龍得到家人悉心照顧,兩歲多體重有八公斤,距離同齡孩子大約十二公斤雖然尚有距離,但已叫不錯。由於他長期住院,只有短時期上兩歲班,學習發展比同齡孩子大約慢了半年,現時說話仍是BB話。幸好,阿珊不想回到拉扯橡皮筋的狀態,開始找回孩子成長步伐外,加以打開自己,接納新事物,包括以自然療法,用治療級數精油為兒子按摩,希望可有排毒功效外,亦可視作親子活動,她也學習手診,以觀手相了解孩子身體狀況。此外,她更開設網誌《龍媽日記》,告訴大家當位不一樣媽媽的經歷,希望同樣家有病患孩子的父母,成為同路人,一起向前路走過去。她分享其中一種自家製不讓痛苦掠奪了快樂的方法是:和我最愛的他互動一番,感恩我有了他,他帶給我的豈止快樂?” I am so PROUD to having a son like you.”「現在,小龍B的腸尚未駁回,距離完全康復的前路仍很漫長,但我們知道,只要我們能夠堅持,明天一定會更好。」
後記:平衡之道
為了孩子,可以失去自己?母親為家庭、為子女默默付出的做法已不合時宜。靚太阿珊曾經想過為兒子犧牲自己,做個守在家的全職媽媽,然而,這樣只會令自己沒了自我,形象低落,跟社會脫節。阿珊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媽媽,不論是否育有病患孩子,女性可以繼續追夢做喜歡的事,灌以滿滿動力,回家做個好媽媽,同時,要學會與家人一起分擔,齊讓孩子健康成長。
●撰文:Esther Ngan
●攝影:溫俊鏘(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