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陳嘉樺分享管教孩子秘技 先了解小孩性格 尋找合適的育兒方法
撰文:YCL|資料、圖片:Facebook@陳嘉樺Ella
陳嘉樺一家為兒子溫馨慶生
適逢是兒子勁寶的3歲生日,陳嘉樺於個人Facebook與外界分享喜悅,上載了數張全家福。從照片所見,一家三口樂也融融,Ella和丈夫還做出各種有趣姿勢,場面既搞笑又溫馨!
在唱生日歌給Danie及吹蠟燭時,亦令陳嘉樺憶起三年前的那天正是他的誕生日,腦海重現著當年在產房的點點滴滴,心中泛起一陣感動。她同時亦感恩兒子的到來,為整個家庭帶來歡樂,並期許Danie能健康地成長,未來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後便要勇敢追尋,父母在任何時候都會陪伴左右。
此外,陳嘉樺亦在帖文中鼓勵媽媽們,努力讓小孩感受到愛之餘,亦不應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她表示:「愛小孩也要愛自己,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式,自己快樂才能讓小孩快樂。」
陳嘉樺分享「行為獎勵法」
除了在帖子中記載與勁寶慶生的喜悅,陳嘉樺亦分享了她用於管教孩子的「行為獎勵法」,她會先跟勁寶設定一個目標,達成時就可以領一張貼紙,集滿設定張數便可獲得一份禮物。
從照片中可見,實行這個「行為獎勵法」後,勁寶成功於1小時內完成用餐,以及乖乖上廁所而沒有「扭計」,Ella亦為此感到高興。
Ella認為透過此方法,能夠教育孩子如果要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他自己也要付出相對的努力才可。她更笑稱會為這個小活動設有「頒獎儀式」,會哼唱一段音樂後才頒獎給他,他聽到這段音樂就會很開心手舞足蹈的跑來領獎。
這時Ella也一定會給他大大的肯定,並對他說:「媽媽以你為榮,勁寶靠自己努力做到的事情,讓媽媽感到很驕傲」。
1. 逐步減少獎勵頻率
在以維持孩子的興趣的原則下,靈活調整給予貼紙及獎賞的頻率,可因應理想行為變得穩定時,逐步減少其密度,最終可改為不定時的獎賞,慢慢讓孩子減少對物質獎勵的依賴。
2. 貼紙可加而不應減
即使孩子有時未能達到目標,家長亦不用拿走他們的貼紙,因為此行為對他們來說,或許會成為一大挫折,構成負面情緒,因此家長應以讓孩子在努力達成目標的過程中,仍能享受其中為前提,不用把貼紙扣起。
3. 避免訂立抽象目標
家長應避免訂立難以量度的目標,例如「不准發脾氣」、「待人有禮」等,反之可嘗試用字令目標更準確,例如45分鐘內完成功課,這樣孩子會對目標更為清𥇦,懂得怎樣才得到獎賞。
4. 別忘記稱讚孩子
盡管給孩子獎賞的次數有多頻密,家長亦應要多稱讚孩子,對他們來說,父母言語及行為上的鼓勵,始終是他們繼續努力的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