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半7歲以下小孩會同Barbie、公仔說話 專家話:創造力與智商較高
6成半小孩與Barbie公仔說話 更善於溝通
小孩子和Barbie、毛公仔「隱形朋友」說話,並非靈異事件,而是大家小時都可能會有的「幻想朋友」。根據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和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心理學系合作研究發現,7歲以下的小朋友,當中65%都會與公仔說話,至少有一個自己的「幻想朋友」,而研究更發現這些小朋友表達能力較沒有「幻想朋友」好,與「幻想朋友」溝通不會令小朋友「自閉」。反而更善於溝通,做人會更有同理心。
與Barbie或公仔說話的小朋友 擁有較高智商
家長最重視的,一定是與Barbie、公仔或隱形朋友談話,會否影響小朋友的智商。研究顯示,將公仔當成「幻想朋友」的小朋友,擁有較高水平的智商,相信家長應該不會破壞小孩的幻想吧!家長甚至可以鼓勵孩子多進入幻想世界,並一同參與遊戲,而在遊戲期間,滲入價值觀及待人處事態度的教導,這樣比起填鴨式教育來得順暢,小朋友亦更易吸收。「幻想朋友」終歸會因長大而被遺忘,所以家長們更應該把握時間,趁小朋友7歲之前,還是充滿幻想力的階段,多陪伴和教導他們。
小孩抱「臭被子」才能入睡?專家拆解「安全毯現象」隱藏秘密
相信不少大朋友,至今不時都會想起當年每晚抱著的被子,記掛著那熟悉的味道所帶來的安全感;而家長都有可能發現子女在晚上也要抱著被子或Barbie、公仔才能安心入睡。原來,這個現象可以用心理學上的論說「安全毯現象」作解答,以解開這個多年來的迷思。
小時候抱著的被子或Barbie、公仔散發出獨有的味道相信只有「臭被子」的主人才能夠接受。經過長年累月的時間洗禮,主人透過這些「熟悉的」味道才能安心入睡。原來在心理學上可以解釋此現象為「安全毯現象」(Security Blanket),當人們心理上缺乏了某些東西時,他們會在潛意識或有意識下,尋找代替品以滿足內心所缺少的元素,慢慢的發展出對物品的依賴。
不只是小被子,也可能是Barbie、毛公仔,抱枕等等,而這些「睡眠伴侶」的共通點都是充滿歳月痕跡、殘殘舊舊,甚至絕大多數從未進過洗衣機。
如果家長發現小朋友長大後,還是要有被子或Barbie、公仔伴在身旁的話,不要認為這是小朋友幼稚不願成長的行為。其實他們只是在找東西作依賴,以安撫自己的心靈,建立屬於自己的安全感。
成年人瞓覺都要攬公仔、臭被子!?
其實,與Barbie、公仔同眠,不只是小朋友的專利,很多成年人都有這個習慣,就如不少人有「認床」、「認枕頭」的習慣。因此成年人亦不用因為這個習慣而覺得自己變得奇怪,相信這行為可以讓大人能夠在緊張的生活節奏中,取得一絲放鬆。
專家:毛公仔同睡助減壓 減少打鼻鼾
美國專門研究優質睡眠習慣網站Best Mattress Brand,於2017年做了一項調查。調查發現受訪的2000人當中接近有一半人依舊與公仔同眠。而當中多於一半的受訪者指他們擁有一些保留超過20年的公仔,而7成人更指出他們永不會掉棄這些「童年玩伴」。
統計發現,喜愛與毛毛動物公仔(不包括teddy bear)睡覺的人當中,只有38%會打鼻鼾;而打鼻鼾最高比例組別,則是睡覺時什麼都不抱的人(47%)。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