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謙虛、暗比較!父母拜年切忌變孩子競技 聰明家長過年不做3件事
作為家長當然可以理解,孩子聰明乖巧絕對能增添幾分面子,但要留意,家長有這幾件事卻不能強孩子所難。
1. 迫孩子外向、合群
春節期間,大人們喜歡聚在一起聊天,自然孩子也會湊上一堆。有的孩子「自來熟」,沒兩句就可以湊在一起玩,但有的孩子則「一臉窘迫」,寸步不離家長。這一對比,就顯得自家的孩子「小家」了。再加上自己也確實想甩開孩子和別人聊一會,孩子卻3步不離開媽,確實有一種煩躁感覺。
所以,每到大型聚會環節,就經常聽到父母三分玩笑、三分惱怒和四分無奈的話:「你和別人玩會怎麼了,又不會吃了你」、「我家孩子就是膽小、害羞」。
其實,小孩子突然面對一個陌生的小集體,本來就已經感覺到恐慌,這個時候若父母還迫著把孩子往外推,只會更讓孩子感覺恐懼。你越往外推他,他越害怕,就越不能很好地去融入集體。相反,我們需要更多的耐心和陪伴,可以鼓勵他去和別的小朋友玩,但也充分接納他的行為。如果孩子只是慢熱,想玩卻不知道怎麼開始,那就多給孩子時間去適應,多鼓勵、支持他。如果孩子喜歡獨處,不想和別人玩,那待在自己身邊也沒甚麼不可以。
2. 迫孩子謙讓
小朋友聚在一起,難免會發生衝突。尤其是爭玩具、搶零食。也不是有多想要,就是看著別人玩、吃他也想要。很多時候,大人礙於情面,也為了顯示「不縱容孩子自私」,就會偏袒客人或小一點的孩子,暫時委屈自己的孩子。
雖然謙讓是美德。但若是一味強調謙讓,會對孩子的價值觀產生衝擊,會讓孩子覺得維護自己的權益是錯的,這種認知偏差是很危險的。當然,也不必一味強調「你的東西你做主,不需要遷就別人」,因為這樣也會破壞孩子天然的同理心,容易讓孩子變得自私、霸道。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感受自己去解決。
我們可以傾聽:
先安撫孩子的情緒,等他們平靜下來詢問緣由,了解事情經過再給出建議,不要哪方年紀小、哭得大聲、哭得慘就偏袒哪方。
溝通:
如果我們想玩別人正在玩的玩具要怎麼辦?可以試著拿一個他可能會喜歡的去跟他交換。
也可以給到孩子集體玩耍的實操建議:
兩個人都想玩這個扭扭車怎麼辦?可以輪流玩,約定好時間或次數,到點交換,如果不能接受的,下一輪不能玩。
最後尊重:
無論玩具的主人給不給,我們都要尊重他的決定。
總之,要綜合、平等地看待孩子們的問題,可以告訴孩子考慮自己,但也要保護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學會兼顧他人。
3. 迫孩子與「他人看齊」
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較,更何況春節親戚齊習,見得孩子多了,難免會發現別人的小孩或比自己的優秀,成為了比較常見現像。很多時候,不管是真的嫌棄、還是想以此激勵孩子,或者只是聊天的客氣話,但對於年齡尚幼的孩子,他們無法理解話背後的意思,只會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那就是爸爸、媽媽覺得我不如別人。
偶爾比較不可怕,但比較的次數多了,不僅家長焦慮,不自覺按照別人家孩子的節奏去養養育孩子,由此陷入越比越焦慮、越焦慮越比較的惡性循環,孩子也會痛苦不堪。
孩子長期處於被比較的環境中,要麼變得極度自卑,覺得自己就是凡事比不過他人。要麼變得善妒、輸不起,很難再平和地看待輸贏、名次和外界的評價。衡量孩子優秀與否的標准,不應該是別人家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不要主動拿孩子去和其他人比較,就算你羨慕其他孩子的優點,希望自家娃也能擁有。那麼優先要做的,是你虛心跟人家父母取經,看人家的引導方式,是不是可以化為己用。
家長要切記,世上沒有完美的小孩,把所有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全安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讓他變得無可挑剔的想法,毫不現實。每一個個體的性格特點都是有利有弊,要學會欣賞孩子身上的獨特性。養孩子不能逆流而上,要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