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2位SEN孩子 媽媽備幼師資格 用愛教孩子控制情緒+學習
一次診斷揭開兒子的不同之處
現在她的兒子已經13歲,是一名SEN孩子。在9歲時被診斷出患有ADHD(從小四開始服藥),到11歲的暑假停止服藥,12歲時又懷疑他可能還有自閉症。她的女兒現在11歲,也有學習困難。
媽媽憶述在兒子豬腩(化名)還是小二生,大約11月時,教育局派來一位心理學家來評估孩子的情況。到了3月,心理學家提供了一份包括智力和讀寫能力測試的詳細報告分析,報告指出兒子的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手眼協調和抄寫能力也不足。因此,獲轉介到政府醫院的精神科進一步跟進。對於女兒豬油(化名),報告也指出她有讀寫困難。
SEN孩子曾是瘋狂小子
在哥哥讀小五時的一次覆診前,媽媽已預早提醒兒子如不想繼續服藥,一會兒需好好合作和配合。在看醫生時,哥哥在旁和妹妹一起玩玩具,但玩耍時的碰撞聲太吵了,媽媽真的很難聽到醫生的講話。於是她每隔一兩分鐘就請他安靜,叫了三、四次也沒有效果。此時機靈的妹妹意識到媽媽的憤怒,已不時在哥哥旁邊提醒,也乖乖停止玩耍了。結果,醫生認為哥哥的表現只好繼續服藥。
媽媽回過神來:「原來在診症時,玩具是這樣使用的。」那時,豬師奶曾問兒子是否沒有聽到媽媽指示,然而他回答只聽到一次請他安靜的呼喚。「那時,我回想起最後一次,當我呼喚他的名字時,是等他轉過身來,我們互相對視,才請他安靜的。而之前數次只是輕輕帶過。」媽媽直言。她的「不為意」全因有醫生在,不想浪費時間,所幸,這也為她上了一課,更明白如何與SEN孩子相處。
與SEN孩子相處要更多耐性與包容
在得知兒子患有ADHD之前,她只是覺得兒子有點調皮,不太明白為什麼用同樣的教育方法,對女兒說一兩次就聽話了,而對兒子說很多遍仍然無法達到要求。有時她會感到生氣或氣餒。但在諮詢了專業醫生後,她對SEN症狀有了更多的了解,明白到是因為孩子的腦部發展出現問題,他們也難以控制自己。從那時起,她開始給予兒子更多的耐心和鼓勵,更加包容和體諒他。
社會包容仍不足
父母的包容對培養孩子有幫助,但社會似乎未有足夠的包容。豬師奶指出傳統教育未能滿足SEN孩子的需求。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困難,即使有一些調適措施,他們仍然很辛苦。此外,社會對於SEN孩子的接納度不足,他們在處理社交問題上也面臨困難,可能會受到同學的不接納、排斥或歧視。
付出不成正比 但堅持鼓勵讓孩子更自信
豬師奶知道許多家長會擔心子女的學業成績,但對於SEN孩子來說,他們的付出有時會比一般孩子多,但結果往往不成正比。傳統教育未必適合他們,家長可以降低對子女的要求,多給予讚賞,讓他們更有自信迎接未來的挑戰。豬媽媽對子女的未來看得從容,坦言:「現在的世代,升學出路比過去多,中三後可以升讀職業專才等教育學院,教學更多以專題研習為主,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融入學習中,這樣他們會更能投入學習。」她不希望把壓力加於SEN子女身上。
正如兒子豬腩在中二科學小測中進步了很多,儘管分數仍然一般,但她最開心的是看到他寫的字一次比一次多。每次收到評卷時,她總會看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即使分數很低,她也會找出可取之處,給予讚賞,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因此,當孩子要求她簽名時,他們並不感到有壓力。豬師奶會讚揚他們說:「厲害啊!你這次寫了很多字!」(不管對錯)兒子也坦言全因自己在測驗前多看了一眼。因此,媽媽認同孩子的付出,回答:「很開心看到你這麼努力!」
從相處了解孩子
在兒子讀中一時,由於讀寫問題,他常常不知道該如何寫答案。但是,當媽媽教他功課時,他有時甚至不用看書就能回答問題,證明他在上課時是有留心的。如果換成口試方式,相信他會答得很好。現在他的中文讀寫能力又有所進步,可能在疫情後多了一些中文默書,他懂得的字也更多了。加上一直給予正面的鼓勵,他從來沒有放棄讀書。雖然起步比較遲,但媽媽更高興看到孩子在處事和人際關係方面展現出積極的態度!
在職媽媽甘願工作、家庭兩付出
作為一位在職媽媽,她在大學取得資訊科技學位,從事系統程式開發的工作。然而,作為兩孩媽媽,更曾經修讀幼兒教育深造文憑,並具備幼師資格。在女兒出生後,她決定在家照顧孩子,當半職媽媽,工作、事業兩邊走。同時她從事電腦系統開發工作,目的是為了能夠花更多時間陪伴和教導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培養他們的品德素質。
創意與英文 培養孩子獨特性的關鍵
她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在這個高科技時代,人工智能可以作為輔助工具,對於孩子的未來,她並不過分擔心。如果中文能力較弱,可以利用語音識別等輔助工具。相反,她更重視英文溝通能力和創造力,因為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英文溝通在其中佔有重要地位。她平時會以孩子喜歡的手機為切入點,選擇一些英文影片或遊戲,讓孩子在不自覺中快樂地學習。此外,創造力是人工智能難以取代的,所以她更加重視孩子獨特和多樣化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