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ut隔離法 你用對了嗎?
撰文:Angela
圖片:Thinkstock
Q1. 真正的Time Out是怎樣做?
小時候上學,老師會讓淘氣的孩子罰站,這其實也是一種隔離法。據遊戲治療師Canace表示,Time Out的作用是短暫分離,將孩子在開心的環境帶走,安置他在一個他不喜歡的地方,希望透過這動作,去改變他一些問題行為。「很多家長Time Out用得不好,是因為他們以為Time Out是將孩子放在一旁等待三十分鐘。但據臨床經驗,Time Out時間一歲是一分鐘,兩歲是兩分鐘,如此類推。如孩子到十一歲,而你又用Time Out,也不要超過十一分鐘。」
Canace指早前有研究報告指出,Time Out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這正是因為隔離法被當成了懲罰的手段。「有些父母沒有說出Time Out時 間,如時間太長,孩子心想到底幾時完呀?愈想愈不開心,情緒繼而失控。」所以在使用Time Out時,Canace建議家長可以用漏斗來計時,跟住與孩子說,這時間是「孩子的名字」的時間(如孩子叫Mary,我們可以稱之為Mary’s time),當漏斗漏完,這個時間就完結了。另外,家長需要貫徹原則,如果孩子在隔離中途跑開了,便需要從頭再來,直至他們堅持完成方可。如果家長一再退讓就範,隔離便會失去效力。
Q2. Time Out隔離法不能常用?
研究表示,孩子在18個月時就可使用Time Out,不過,任何管教孩子的方法都不能天天用,尤其像隔離法這樣的手段,更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就拿出來用。「Time Out是帶懲罰的工具,我不贊成孩子不乖就罰他,因為罰得多,孩子也知道你的招數,而且較難讓他明白錯在甚麼地方。」Canace指在Time Out使用上父母應該有共識,貫徹到底,最忌諱爸爸因孩子沒做功課Time Out、媽媽因孩子打人Time Out,這樣隔 離法孩子就無所適從了。
「以我為例,是基於兩大原則才用隔離法,第一是當他傷害自己,第二是當他傷害其他人,至於其他問題都是使用遊戲來教導,不會使用Time Out。」Canace補充,過往有臨床發現,家長對孩子用Time Out多,孩子會出現不斷命令人Time Out的行為,從而影響交友、人際關係。「孩子在這情況下,有機會被孤立、排擠,焦慮感會較強。」
Q3. Time Out時間到,不成功是否要延長?
「Time Out是要讓孩子平靜下來,由孩子坐下開始計,如果做得好,大部分孩子可以幾分鐘不出聲,但當你把孩子帶到隔離地點的時 候,孩子哭鬧得比之前更厲害,便完全達不到讓他安靜下來的效果,那繼續使用也不會有用。」Canace表示家長要明白Time Out是一個短暫分離,讓他從一個開心的地方抽離,如果他的情緒沒有認清這點,就要轉用其他方法,如果延長時間反而會傷害了孩子。「他會覺得這是無底深潭的時間,而且這樣坐下去,你第二次叫他去坐,小朋友的憤怒的情緒會愈來愈多。」Canace建議父母要變通,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又或者以遊戲方式教導孩子。
Q4. 孩子真的能在Time Out中反思行為?
「要看孩子是屬理性還是感情,如是理性,簡單來說,他大腦內的杏仁核(情緒中心)比較聽話,杏仁核會向大腦的海馬迴查詢一些記憶系統,嘗試尋找一些好行為去取代壞行為,就有反思;但感性的孩子,他大腦的杏仁核不斷作怪,去不到記憶裡找好記憶,那就達不到反思的作用了。」
另外,家長用完Time Out後都會問孩子是否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原則上是沒有問題,但建議轉換另一問法:「不要說個『錯』字,因小朋友一聽到,杏仁核又會發 生變化『哎呀!又話我錯』,心情就差起來了。我們會教家長使用一些遊戲治療的技巧,問 孩子『有甚麼方法我們不傷害人,而又玩得開心呢?』引導孩子去想一些解決方法。」 Canace笑言最終答案即是叫他不要打人!
Time Out外的處理方法
情境一:發脾氣、駁嘴
Canace:家長可用一種叫「ACT」解除情緒的3部曲,Acknowledge(明白及接納孩子的感受)、 Communicate(說出限制、規定)及Thinking alternatives(提出可接受的選擇)。首先家長可表示明白他的情緒,如「我知道你現在心情很差,你想用這玩具來打媽媽。」說出他一些感受及行為;然後說「不要傷害別人。」告訴他一些期望及規則;最後說「有甚麼辦法可以繼續玩得開心又不傷害其他人?」讓他有選擇解決的方式。三歲至十一歲的孩子可以使用這處理方法,不過,年紀小的句子可以簡短一點,不要講太多高層次的說 話,反而令他們不明白。
情境二:不肯執拾玩具
Canace:執玩具不好玩,所以很多孩子都不願做,但家長可以執玩具變成競賽遊戲,孩子就會樂意做。如我會開一盆水(隨後會用來做其他清潔,避免浪費),跟孩子說看看水滿前, 誰最快執好玩具在箱內。孩子一見水流便會有衝動快過水流,如一盆水後未執完,可再開另一盆,跟孩子說:「我們再來一盆,看看誰是大贏家,開始!」他們會好似上了拉鏈一樣,加速去執玩具。 如不想用水,也可以用漏斗,孩子一個,家長一個,他們看著漏斗又會很開心的去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