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張家朗、何詩蓓父母育兒法則 教出不怕失敗 敢挑戰孩子
編輯:Ruby|圖片:張家朗、 何詩蓓IG、Shutterstock、郭博士、ViuTV截圖|資料來源:兒童心理學家 Dr.Rosa Kwok
3大張家朗、何詩蓓父母的育兒法
法則1:分清家長理想 還是孩子夢想
張家朗出身運動世家,爸爸媽媽都是80年代出色的香港籃球運動員。張家朗爸爸曾言,張家朗射三分球都很精準。雖然兩人都是籃球好手,但張爸爸和媽媽從沒有強迫兒子繼承衣缽。反而放手讓兒子探索自己的路,而最終他選擇了劍擊。這些是孩子所喜歡的,自然他們都能更投入於自己喜歡、愛的事情上,全情投入,就能有較好的表現。

法則2:默默支持孩子
張家朗爸爸曾言:「在2019年時,兒子在爭取奧運參賽資格時承受好大壓力。」張家朗當時表示自己表現不及隊友,當時正是張家朗運動生涯的低潮期。有見兒子失意,張爸爸便把握時間,與兒子傾談,作出分析,作心理建設。張爸爸表示「每一位運動員都有高低潮。」另外,張媽媽為了為兒子打氣,她每天都會凖備兒子喜歡的食物,如秋葵、火鍋,甚至鮑魚等,讓兒子樂觀面對。

至於何詩蓓,在4歲起便於南華會學游水。讓女兒學游水的何爸媽,他們的出發點非是要女兒得奬、考學校之用,只是單純的想女兒熟悉水性,不怕遇溺。另,教練亦曾讚揚過何詩蓓父母,指他們從不催谷自己的小朋友,不要求女兒游出什麼好成績,更稱他們是自己教水多年來,見過最好的學生家長。每當女兒有比賽,何爸媽都會抽時間來到游泳池,支持女兒,為女兒打氣。反而,何詩蓓給自己的要求比父母的高得很!還記得何詩蓓曾在訪問表示自己在美國密根大學讀心理學,總會要求自己每次考試攞75分以上,其實在大學來說一般75分以上已屬A Grade成績。幸好爸爸媽媽從來未有迫過她在游泳上要得到什麼成就,讀書要什麼好成績,只是默默支持她。最終教育出優秀的何詩蓓。
法則3:盡早讓小朋友接觸不同的活動 及早找到興趣
郭博士引用哈佛大學兒童心理學教授的說法,「只有不在孩子身邊不斷催谷他,逼使他們跟隨你的方向,小孩才有空間好好領聽自己的心,好好的跟自己對話。好像張爸爸一樣,只不過是機緣巧合之下,當年張爸爸朋友的孩子說想學劍擊,於日,是他也讓張家朗去接觸劍擊,也這意外開啟了張家朗專注劍擊的人生。

至於詩蓓呢?她亦有分享過她4歲起在南華會學游水,初時覺得十分沉悶,次次上課都哭鬧。正正因為何爸媽無催谷她,讓她慢慢找到興趣。結果她慢慢從中發現原來自己可以比男孩子游得更快。那刻起,她發現原來自己有天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