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產後抑鬱 有跡可尋
撰文:Sunday Kiss|圖片來源:Thinkstock
產後抑鬱或受生心理因素影響
王醫生稱每1,000位產婦中,約有100至150人在產後6星期內確診患上產後抑鬱症。產婦身體內的荷爾蒙雌性素及黃體素會隨懷孕升高,分娩後迅速降低,從而影響腦部活動,加上生產過程疼痛、產後不適等種種生理因素,一時間未能回復,便容易誘發產後抑鬱症。此外,媽媽肩負照顧孩子的責任,若初為人母,不懂照顧孩子,家人朋友又會有不同意見,容易緊張、驚惶失措,甚至會因難以餵哺母乳感到內疚,導致心理壓力過大,患上產後抑鬱症。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精神科專科 王婷芝醫生
產後抑鬱分3個程度
情緒低落、易哭、暴躁、反應遲鈍、食慾不振及睡眠困難等都是患上產後抑鬱症的病徵,王醫生指按程度可分為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抑鬱症及產後精神病三類。產後情緒低落十分常見,10名產婦中約有5至8名會出垷情緒不穩、煩燥、難以安寢或精神恍惚,這種情況與女性荷爾蒙的急劇變化有關,一般兩星期會自行痊癒;至於患上產後抑鬱症的女士,一般於產後3至6個月內有明顯病徵,包括經常哭泣、精神渙散、做事提不起勁,甚至因與寶寶難以建立關係而有自殺或傷害孩子的念頭,王醫生稱家人須及早帶產婦求診,並接受適當的治療。產後精神病屬三類中最嚴重病症,但此症發病率低,只有1至2%。患者在產後2至3星期會出現精神分裂症狀,思想混亂、有幻覺、妄想等,情緒會大起大落,突然變得暴躁,過後又會抑鬱自責,更會有傷害自己及孩子的傾向,只要立刻求診,透過藥物等都能控制病情。
長遠影響孩子社交
有研究發現,母親的產後抑鬱症對嬰兒的認知能力和性格發展有明顯影響,王醫生稱患有產後抑鬱症的母親,缺乏精力、注意力難以集中、煩躁易怒,養育孩子的能力低,而且會忽略寶寶的情感需要,甚至表現出不適當的反應,如寶寶在笑媽媽卻在哭;寶寶在哭,媽媽不抱著安慰反在責罵,孩子情緒得不到滿足,更學習不到正面的溝通模式。再者,在成長過程中,小朋友在家建立了安全感,才會願意嘗試外面的新事物,但患有抑鬱症的媽媽,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不但會影響雙方的關係,還會令小朋友學習遲緩、社交出現問題,甚至動作發展不良。
患者能完全康復
目前醫學上有多種抗抑鬱藥物,王醫生指會因應患者是否正在餵哺母乳而決定用藥方向,抗抑鬱藥需2至3星期才能見效,約4至6星期後病情有明顯改善,不過剛開始治療時,可能會出現昏睡、噁心、手震、頭暈、焦慮等副作用,但通常數星期內便會消失。產後抑鬱症不是可怕的病症,超過8成患者,經過3至9個月治療,可以完全康復,不過復發率高達50%至85%,其中50% 的患者更會在病發後2年內復發,所以家人需時刻留意媽媽的情緒,多關心和幫助生活上的需要,減少精神刺激,避免抑鬱症復發。
家人支持十分重要
家中有寶寶出生,各人注意力自然集中在孩子身上,媽媽的心理變化易被忽略,家人應較平日給予產婦更多關愛,長輩可分享自身的育兒經驗,避免媽媽手忙腳亂,多幫忙分擔家務和育嬰的工作。在經濟、居住環境各方面早作安排,讓媽媽在分娩後有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可以集中休息,有足夠的營養和睡眠,使身體和精神盡快恢復過來。此外,產婦可多吃含豐富維生素和氨基酸的食物,同時亦應多外出散步曬太陽,甚至可以認識其他有孩子的夫婦,多作交流溝通,均有助放鬆心情,減低婦女患上產後抑鬱症的機會。
下一頁︰調查指出 正視香港媽媽壓力
下一頁︰湊仔必經之路 9大辛酸事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