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教路8招處理小朋友發脾氣 家長先解構鬧情緒原因+情境
孩子發脾氣?剛入學最高危
1至12歲的小朋友爆喊發脾氣,究竟原因何在?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王賽明快樂家庭培育中心註冊社工霍芳婷表示,不同階段或特質的小朋友,都會發脾氣。在語言發展階段(即歲半至3歲左右)的幼兒最扭計,由於他們開始發展自我概念和佔有欲,希望自己控制很多事情,但現實情況並不容許,加上,他們正處於語言發展階段,難以表達感受或意見,所以藉發脾氣來表達。其次,剛入學或升小學的兒童亦是高危一族,「這些小朋友覺得相比在學校,在家中不會這麽多規矩或要求,以致他們要重新適應,容易發脾氣。」
生活不規律 易鬧情緒
性格方面,一些比較剛烈、喜惡分明、執着,以及生活習慣不規律的小朋友會較易鬧情緒。而家長平時的行爲同樣會影響小朋友,例如:有些家長喜歡以命令或恐嚇式的語氣,大聲喝罵子女令他們服從,無形中令小朋友以爲大聲喝罵是解決方法,令他們「有樣學樣」。
另外,一些生理因素,亦容易令小朋友發脾氣,人的大腦前額葉的主要作用是管理情緒及自控力,通常要到18歲才發展成熟,但在發展階段,不代表小朋友不能夠控制情緒,只要父母利用適當的方法,亦可幫助他們。
8招拆解孩子發脾氣
在解決方法上,霍姑娘提供以下方法給父母,有助提升子女的情緒智商,及當子女發脾氣時,父母的應變方法。
1. 父母注重身教
尤其雙職父母,不要將平時的工作壓力帶回家,向子女發洩,以免影響小朋友。
2. 多了解子女
以同理心看待他們,有時要給予空間子女抒發情緒。
3. 不宜用指令式管教方法
父母最好以溫柔且堅定的態度,持續地執行,讓子女明白父母的「底線」。
4. 父母與照顧者的管教方法要一致
有些長輩會「寵壞」小朋友,而父母則以「極權」手法管教,令子女無所適從發脾氣,「如果媽媽要小朋友不要玩玩具,刷牙睡覺,但爸爸說可以玩多一會,當小朋友不聽媽媽說話,及受責備時便會發脾氣。」
5. 與子女保持良好溝通
當子女發脾氣時,父母可以代子女說出他們當刻的心情:「我看見你好似很不滿意、很嬲怒。」當父母替子女說出自己的感受時,令他們儲備一些正确表達的方式,然後再向子女講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你發脾氣會令我很擔心、不開心。」等。
6. 多鼓勵及稱讚子女
例如子女做了一些良好行爲,可以稱讚他們;但當子女做出少許錯事而非造成危險或影響他人,例如:跌了玩具在地上等,父母不宜反應過大,可以用平和的語氣,叫子女拾起玩具便可。
7. 安排一處「冷靜角」
當子女發脾氣時,可以叫他們在「冷靜角」中平伏情緒,或數1至10,待他們情緒穩定後,才講道理。
8. 培養子女良好生活習慣
父母要讓子女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少吃含化學物質、人造色素及咖啡因等食物;做適量運動及給予他們時間玩耍等都是很重要。
容許「三不」下發脾氣
霍姑娘補充,其實父母可容許小朋友在「三不」情況下發脾氣,即:
- 不影響自己、
- 不影響他人及
- 不影響物件下
可抒發自己情緒。但父母要留意,如小朋友每次發脾氣超過15分鍾,其情緒仍然處於高漲狀態及難以平復;或當子女一發脾氣便「一發不可收拾」,甚至影響到生活、學業或社交情況,便要注視問題所在。
兩階段小孩發脾氣的表現
幼兒:
– 哭泣,甚至哭到面紅耳熱、出汗
– 尖叫
– 推撞别人、咬人、抓人、甚至打人
– 在地上發難
小學生:
– 駁嘴、與别人唱反調、言語上攻擊他人
– 破壞公物
5大常見孩子發脾氣情境
1. 商場扭買玩具/ 2. 去公園玩不肯回家
拆招: 父母先冷靜自己,再帶子女到人流較少的地方,陪同冷靜情緒,或讓他們哭一會兒,然後關心他們,例如:「需要飲水或紙巾?」然後父母向他們講出自己感受,待子女情緒平復後,可以向他們講道理,例如:「剛才說好了到商場隻看玩具而不是買玩具。」、「之前說好了在公園隻玩30分鍾。」等; 之後可以轉移視線, 例如父母可以帶子女到商場買飲品等,重點是不要「重提舊事」。
3. 在家中做功課時/ 4. 不願停止玩遊戲機
拆招:父母先了解子女是否因爲做功課時間太長而疲倦或肚餓等、是否在功課或學業上出現問題?或是否想逃避問題而只管玩遊戲機等。父母宜先冷靜他們的情緒,再主動問他們是否需要幫助,解決根本的問題尤爲重要。
5. 要與別人分享自己鍾意的物品或食物時
拆招:父母同樣要先處理他們的情緒,再給予他們一些選擇方法,如給别人部分食物或下次再與别人分享等,讓子女有空間選擇,同時尊重其選擇,令他們明白發脾氣以外的解決方法。
那個階段的小朋友最扭計?
歲半至3歲左右,由於他們開始發展自我概念和佔有欲,希望自己控制很多事情,詳情請看
當子女發脾氣時,父母應如何應對?
8招拆解孩子發脾氣:
1. 父母注重身教
2.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