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症狀|中醫推薦止汗食療+按摩2大穴位 治療汗多易疲累乏力
廣告
多汗症症狀|長者常感到疲倦冒汗,是否有機會患上多汗症?原來流汗太多,可能會引致身體缺水,甚至令臟腑功能失調!無線節目《快樂長門人》請來註冊中醫師李文鶴拆解多汗症症狀、成因,還會推薦湯水及穴位按壓治療法,有助補氣、止汗。
多汗症|夏天出汗多正常嗎?
夏天無論是長者或是小孩都容易「周身汗」,其實汗多好還是汗少比較好?李醫師表示,天氣炎熱、穿衣太多,或是吃熱的東西,做運動、受到驚嚇時,出汗較多都是正常反應。
多汗症是什麼?
因為有些人的汗腺比較多,或是汗腺較為活躍,夏天比其他人多汗都屬正常。李醫師表示,當患者不因外界環境因素影響,處於正常靜態的狀況下,出現大汗淋漓、無法停止流汗,而影響到生活甚至心理時,中醫稱之為「汗症」。

多汗症|長者出現多汗症的情況是否常見?
李醫師表示,無論自汗或盜汗,長者方面都很常見。因為中醫認為汗主要是虛症為主,長者常常會出現自汗或盜汗情況。
自汗是什麼?
「自汗」即白天在沒有外界因素影響下,都不停流汗。其特點就是汗很稀、很淡,流汗後會覺得疲累乏力,中氣不足甚至面色蒼白。有自汗的長者可能會汗多但卻怕冷。

盜汗是什麼?
「盜汗」就是在睡著的時候才出汗,醒來的時候反而沒有汗。有盜汗的長者可能會覺得自己感到很熱、口乾、舌頭很紅、小便少、大便偏乾。
多汗症|甚麼人會出現自汗或盜汗情況?
李醫師表示,首先長者居多,另外還有更年期的女性,或是糖尿病、癌症、甲狀腺病的長期病患者,都容易出現自汗或盜汗。
多汗症迷思1:為什麼有一些人腋下特別多汗?
李醫師解釋指,中醫認為手腳出汗與脾胃功能有關。至於腋下,因為它屬於肝經,所以腋下出汗多數屬於肝經濕熱。如果要預防除了要舒肝之外,另外也會建議患者,譬如情緒上要比較平靜、安靜一點。

多汗症迷思2:為什麼出汗多後感到疲倦無力?
中醫看來,本身夏天是通心經,五臟裡面都有相應的律液,跟我們的五臟呼應。而心臟就是跟汗呼應,所以中醫有著「汗血同源」的說法。因為心液在身體內就叫做血,當它離開了身體,其實就成了汗,所以中醫會說「汗」不能出太多。正如流血很多的情況時,會出現中氣不足又疲累、無力等,會感到虛弱。
預防多汗症、汗多方法:
- 不要在烈日當空之下,去做劇烈運動令汗水更多。
- 需要長期進行戶外工作人士,則建議注重防曬、穿透氣排汗、天然物料的衣物。
- 不建議進行桑拿、蒸汗這類出汗的活動。
- 飲食方面,如辛味、薑、咖喱辣椒,這些本身有發汗作用的食材,對於本身多汗的人士則建議少吃。
- 建議多吃補充水分、滋陰的食物,如多汁的瓜果、水果等。
多汗症|中醫推介兩款止汗食療:
- 中醫推介止汗湯水:四神去濕湯
- 中醫推介止汗飲:烏梅甘草浮小麥茶
多汗症|中醫推介止汗湯水:四神去濕湯
材料 | 生薏米、茨實、淮生、茯苓、燈心草 |
功效 | 健脾祛濕,清熱解毒 |
多汗症|中醫推介止汗飲:烏梅甘草浮小麥茶
材料 | 烏梅、太子參、浮小麥、甘草 |
功效 | 滋陰補氣、斂汗安神 |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
多汗症是什麼?
當患者不因外界環境因素影響,處於正常靜態的狀況下,出現…詳情請看
長者出現多汗症的情況是否常見?
無論自汗或盜汗,中醫認為長者出汗的原因是…詳情請看
撰文:Coco圖片來源:shutterstock、TVB節目《快樂長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