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須知】接種新冠疫苗的常見副作用 教你多種自行處理方法!
轉眼間來到10月中,大部分學校經已恢復半日面授課堂,政府早前宣佈接種第一劑疫苗的12至17歲學生若佔全校人數7成,更可恢復全日面授1。根據香港新冠疫苗接種資料概覽顯示2,目前12至19歲青少年總接種率接近7成,而陸陸續續均有學校開始恢復全日面授。年初疫苗接種計劃開展後,很多人都擔心接種疫苗後的副作用,而接種後自己又可如何紓緩這些常見的不良反應?即刻看看下文有什麼需要注意啦!
必知!新冠疫苗常見的副作用
自新冠肺炎於上年肆虐至今,本港新冠疫苗免費接種計劃亦在今年年初正式展開。截止2021年9月底,全港已接種逾872萬劑疫苗,佔整體接種率超過6成。加上政府早已擴大接種計劃的範圍至12歲的青少年,相信接種率會相對陸續提高。
接種人士在接種疫苗後能發揮保護作用,產生良好的免疫能力。可是,約1成人接種後可能會出現發燒、頭暈、肌肉痛、疲累等症狀。即看下圖了解在港供應的疫苗有機會出現的副作用!
非常常見的副作用 (>10%) |
注射部位感到疼痛、腫脹 |
疲倦 | |
頭痛 | |
肌肉痛 | |
關節痛 | |
腹瀉 | |
發燒 | |
寒顫 | |
常見的副作用 (>1% – 10%) |
注射部位發紅 |
噁心 | |
嘔吐 | |
不常見的副作用 (>0.1% – 1%) |
淋巴結腫大 |
感覺不適 | |
手臂疼痛 | |
失眠 | |
注射部位發癢 | |
過敏反應(如皮疹或瘙癢) |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防護中心3)
常見的副作用 VS 正確個人護理方法
一般而言,成功接種疫苗後,大部分情況下新冠疫苗常見的副作用通常是較輕微和短暫的日子,普遍約在1至3天內便會消退。而疫苗的副作用是因人而異,不但要時常留意自身的反應和觀察皮膚狀況,亦應該多休息,避免做劇烈運動、吃油炸高糖食物。如注射部位感到疼痛和不適,可使用濕毛巾冷敷在該位置,並稍微郁動一下手臂。若接種疫苗後2天內出現發燒,均屬正常的免疫反應,只需多喝溫水,有助排除廢物,促進新陳代謝。倘若發燒情況持續超過2天、接種24小時後注射部位的發紅或疼痛增加,須盡快求醫。
「撲熱息痛」藥物 紓緩接種後不適
針對一般常見的副作用,政府只建議市民「多喝水」、「充足睡眠」、「敷毛巾」等個人護理方法來紓緩發燒、疲倦、注射位置疼痛這類副作用維持最佳的免疫反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4的建議,若接種疫苗後感到輕微發燒、頭痛、關節痛、肌肉痛等症狀,可服用「撲熱息痛」作藥物治療,有助緩解症狀引起的不適,以助盡快回復狀態,重拾日常生活,同時也不會降低疫苗的保護力。但不建議接種疫苗前預先服用,應在副作用出現後才服用。如有關於新冠疫苗或藥物上的疑問,可先諮詢醫生的意見。
非常常見之副作用 | 藥物紓緩 |
注射部位疼痛、腫脹 | 可考慮服用撲熱息痛 |
發燒 | |
發冷 | |
頭痛 | |
肌肉痛 | |
關節痛 | |
疲倦 | 不需要 |
資料來源:
-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sch-admin/admin/about-sch/diseases-prevention/edb_20210916_chi.pdf
- https://www.covidvaccine.gov.hk/zh-HK/dashboard
- https://www.covidvaccine.gov.hk/pdf/COVID19VaccinationFactSheet_Comirnaty_CHI.pdf
-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covid-19-vaccines/advice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