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解鬱食療|春天飲食宜多甜少酸解肝鬱!中醫教你把握柔肝養脾好時機
撰文:林斌|圖片來源:Shutterstock、新傳媒圖片庫|資料來源:註冊中醫彭明慧
春天 肝氣旺剋制脾胃
春天除了乍暖還寒外,原來還跟肝臟有關。中醫五行學說認為,一年四季對應着人體不同的器官。春天在五行中屬木,體中與春相應對的臟腑為「肝」。註冊中醫師彭明慧指,「由於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肝屬木,脾屬土,所以春天就是肝木升發的季節,而由於木剋土的關係,肝旺就會抑制脾胃的功能。」彭醫生指,肝氣太過則會傷脾,春天的脾胃功能較易受影響,所以應該以柔肝養脾為主。
多甜少酸戒辣養肝
肝氣太過,則會傷脾,在春天內人體的脾胃功能會較容易受到影響,所以在春季養生飲食上是以養肝、疏肝理氣為主。彭醫師表示:「春天不宜多食酸收之味,要多吃甘潤食物。另外,還要少吃麻辣、燒烤及油炸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都可能損耗陽氣,導致『肝火上升』。」在中醫五味中,有「酸入肝,甜入脾」之說,所以春天最好多食一些甘甜食物,如大棗、百合、馬蹄、梨、桂圓及銀耳等,另外辛溫食物如芫茜、韭菜、洋、生薑、大蒜、茼蒿、芹菜及竹笋等,亦有柔肝養脾之效;而酸味食物如番茄、柑、橙、柚、山楂及檸檬等,應盡量少吃。
同時,亦因春季正值雨水節氣前後,空氣長期濕潤,而過濕亦會傷脾,容易出現神疲、泄瀉等,改善方法同柔肝一樣,都是以「少酸多甜」的健脾飲食為主。
春溫致感肝盛眼痕
在香港乍暖還寒的春天,是呼吸道傳染病的多發季節,常見有感冒、氣管炎及流感等。中醫根據五行學說中所指,「春屬木而多風」,故多風熱病邪為患,容易發生風溫,所以上述一連串肺系疾病,都具有熱象偏重,易化燥傷陰等特點。雖然春溫及感冒的發生,並不能單一歸屬某一臟腑,臨床上必須辨症論治,但又因「肺主皮毛」所以與肺氣防禦能力低下有關。
肺臟主管照顧我們毛孔的開閉,若肺氣不固,外邪自然容易入侵成病。此外,中醫學亦素有「冬傷於寒,春必病溫」之論,即若我們在去年冬季沒有好好養生,抵抗力不足自然感染寒邪致病,在來年春天患上溫病機率會更高。
另外,有人逢春季便兩眼發癢,同樣與「木氣」有關。當大自然的木氣旺盛,體內肝氣亦隨升,如果調攝不當,便「氣有餘便是火」。肝氣變肝火,肝火過盛,火性向上炎;而中醫學亦素有「肝目相通」之論,所以木、春季、肝與眼睛便連在一起。
輕微的肝熱令兩目紅赤發癢,嚴重者則可見紅腫赤澀疼痛。此外,春天繁花盛開,空氣中的花粉亦自然增多,若對花粉有敏感反應者,眼鼻搔癢過敏情況更甚。
中醫認為肝目相通,肝火過盛有機會令兩目紅赤發癢。
女性易肝鬱潮濕致睏
春天除了對身體器官有影響外,跟人們的情緒也有關係。「春天大自然的『木氣』較為旺盛;與此同時,在我們體內的木氣(即肝氣),亦特別旺盛;所以若出現病理性的變化,多為『肝鬱』,即情緒抑鬱而發為情緒病。」彭醫師說。
此外,女性對此亦宜多加注意,由於肝主血,即女性以肝為主,此亦解釋了為何肝鬱多以女性為多。而另一明顯徵狀就是容易眼瞓,即所謂的「春困」。春天回暖後加上天氣潮濕,自然容易覺得疲倦欲睡,加上大霧日子佔大多數,陰霾籠罩的日子,更令本身情緒鬱結症狀加重,常足不出戶納悶在家。
天空氣潮濕霧多,春困現象的出現令人睡意增加,但愈睡只會愈疲累。
春天仍暖中帶寒氣,令人易患上溫病如感冒,如在過去冬天養生不足,染寒邪致病的機會更高。
早睡早起多做運動
要改善低落的情緒及身體各種因轉季而起的身心問題,除了上述提及的食物外,還需要從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做起。保持適量休息及充足睡眠,切忌熬夜,避免耗損體內陽氣。中醫建議最佳於11時前睡覺,以達致人體最佳狀態,否則當熬夜到凌晨4、5點才睡,就算睡到中午醒來,恐怕怎樣看還是會變成滿眼血絲的小熊貓。
同時因為「冬藏春發」,加上春天日照時間長,陽氣漸盛,要逐漸多作運動或戶外活動,多外出曬太陽吸取陽氣更有利身體健康,身體抵抗力提高,自然可預防傳染病。
而在環保方面,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冬天習慣關窗戶,春天就要開始打開,從而減低病菌傳播。
中醫推介養肝食療
甘麥大棗百合湯
材料: 炙甘草3錢、小麥1兩、大棗5粒、乾百合3錢、冰糖3錢
功效: 寧神安心、健脾益氣、補脾益氣,甘潤柔肝、養心除煩
製法:
- 將材料洗淨,放入煲內加入約4碗水浸約20分鐘。
- 煲滾後,轉中小火熬約30分鐘即成。
延伸閱讀:5款花茶提神養肝解春睏 趕走春天疲勞綜合症
常見問題:
在中醫角度五行學說中,那個季節對肝臟影響最大?
春天。
為什麼春天會影響肝臟?
因為春天在五行中屬木,體中與春相應對的臟腑為「肝」。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
在中醫角度五行學說中,那個季節對肝臟影響最大?
春天。
為什麼春天會影響肝臟?
因為春天在五行中屬木,體中與春相應對的臟腑為「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