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

徒手揀淡水魚致7人命喪 2月內增79宗侵入性乙型鏈球菌 食環署:注意5大要點

50+人士健康

廣告

淡水魚是經常出現的美食,但若沒有好好處理食材,可能會致命。本港自9月起錄得79宗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個案,醫管局昨日表示,已有7名感染者死亡。衞生防護中心表示,一半病人均表示曾處理淡水魚,當中部分人報稱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時手部帶有傷口。因此市民應提高警覺,注意5個要點,才可以安心吃淡水魚。

文:Ariel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徒手揀淡水魚 致7人命喪

衛生防護中心調查發現部分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病人,曾到訪荃灣楊屋道街市或元朗雞地一家公司,有部分人報稱曾接觸淡水魚,包括鯇魚。中心隨後安排人員到街市及魚檔採集樣本,化驗分析顯示,有32宗個案的乙型鏈球菌基因,與街市內採集的環境樣本和魚樣本的基因排序脗合,因此認為病人感染可能與處理淡水魚時,手部帶有傷口或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魚有關。

徒手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而且手部帶有傷口,會增加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的風險。(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徒手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而且手部帶有傷口,會增加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的風險。(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食環署已於相關街市徹底清潔及消毒,漁護署也會到淡水魚批發市場採集更多魚樣本,協助確定本地養殖魚的情況。

新加坡曾爆發鏈球菌 全面禁止食淡水魚生

新加坡在2012年也曾有類似大型爆發,當時有300人受感染,發現與淡水魚有關連,其後新加坡禁止食淡水魚魚生,當地入侵性乙型鏈球菌就大幅滑落。

乙型鏈球菌高致病性 年輕人亦要提防

根據食環署乙型鏈球菌可感染身體各部分,包括血液、肺部、骨頭和關節。乙型鏈球菌可藉由傷口造成感染,包括處理生的水產時遭割傷和有外露傷口等,都有可能受到感染,尤其是長者或免疫力弱人士(如有長期病患者)。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在港台節目表示,近年年紀較大的成年人,感染乙型鏈球菌的個案有所增加,估計是因為慢性病患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的機會比較大,因此這種病菌對慢性病人,有較大機會造成較嚴重的後果。不過林緯遜提出高致病性的鏈球菌會令年輕、抵抗力好的人也會感染。

林緯遜稱,受感染人士可以出現皮膚炎、敗血症,或甚至腦膜炎等嚴重病症,可使用高劑量的抗生素治療。若市民在接觸淡水魚後,發現有傷口發炎等炎症徵狀,應及早求醫,要盡快診斷及找出病源體盡快處理,因為受感染後病情可以發展得很快,令情況變得嚴重。

食環署在各個公眾街市貼出公告,呼籲消費者切勿進食生或未徹底煮熟的淡水魚,尤其是在吃火鍋或粥品時,須待魚熟透方可進食。(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食環署在各個公眾街市貼出公告,呼籲消費者切勿進食生或未徹底煮熟的淡水魚,尤其是在吃火鍋或粥品時,須待魚熟透方可進食。(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食環署呼籲消費者注意5大要點

食環署在各個公眾街市貼出公告,呼籲消費者切勿進食生或未徹底煮熟的淡水魚,尤其是在吃火鍋或粥品時,須待魚熟透方可進食。除了不要生吃淡水魚肉外,市民在處理、烹飪海鮮時亦應注意以下事項:

  •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
  • 小心處理魚類
  • 處理生的海產時先蓋好傷口,並盡量使用手套
  • 生熟食物要分開擺放,並且用不同的刀具及砧板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
  • 徹底煮熟食物才進食。
淡水魚應該徹底煮熟食物才進食,圖中為淡水桂花魚。(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淡水魚應該徹底煮熟食物才進食,圖中為淡水桂花魚。(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香港電台、食環署、衛生防護中心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