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的讚美

專欄

廣告

記得二年級某日放學,媽媽來遲了接我,印象是冬天來的,返下午班的我放學時都差不多六點,天都開始黑了。

 

有位老師因為當值,所以陪著我到媽來。我記得她一見我媽就說:「這個小朋友常懶醒,周圍去教隔離位同學仔數學,但又教錯,上堂又多嘴…」對,是我二年級的一個晚上,我到現在都好清晰記得那些對白和情景。

 

之後,走入教育界,我知道老師說的話孩子都會可以記得很深,所以對孩子說話我特別小心。後來讀大學時,有機會到美國夏令營做中小學生的輔導員,接觸了西方教育的文化;然後畢業再去了國際學校教學,我才有機會知道當年小學老師說我「懶醒」、「多嘴」; 在西方文化、學校、老師和父母眼中,我是「樂於助人(helpful)」、「活潑好動 (active)」、「有自信/勇於嘗試(confidence/curious))」、「有冒險精神(adventure)」。

 

在那刻,我才釋懷,其實我都不是那麼「曳」、那麼「差」。
人的記憶好奇妙,有些東西特別耿耿於懷,就算幾十年前某個無謂人說過一句說話都可以好記得,莫說自己的父母、親人和師長,孩子記得特別入心入腦。

 

在美國和國際學校的教學經驗讓我好清楚西方人/受西方教育的人總是自信比我們高的因由。(不是要貶低自己人,我相信大家都明白我說什麼。)明顯地,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自少就讓父母老師言語侮辱,不是說做錯事都要讚,但其實孩子(其實大人都是)是好需要我們用正面的言語去鼓勵他們,而非80%的時間,他們的行為都要被否定。

 

上星期約了某國際學校的校長聊天,在活動室裡,謹柔做盡所有「曳」事,但換來的卻是校長說其實孩子十歲前都應該有這樣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去探索世界,我們應該鼓勵而非停止他們。當然,去到適當的年齡是要慢慢學秩序、禮貌和規矩,但都是那一句 ” let children play!” ” let kids be kids”,更重要是不要再負面地無意語言羞辱孩子。
影響之深,其實你跟我都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