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地震|今年初捕獲「地震魚」布吉發出海嘯警戒 泰國沿海地區嚴陣以待
泰國月前出現3米長「地震魚」2個月第二條
回顧今年3月初的報導,泰國布吉島(Phuket)南部沙敦(Satun)地區曾先後發現兩條皇帶魚(Oarfish)屍體,這種深海生物又被稱為「地震魚」,民間傳說其出現往往是大地震的前兆。如今,3月底泰國及緬甸確實發生強烈地震,不禁令人回想這一巧合。早在今年1月,沙敦漁民在布吉島南部淺水區打撈到一條身長2.4公尺的皇帶魚屍體,當時殘骸狀態已較差;到了2月15日,布吉島芭東海灘以西14公里海面又發現另一條身長2.85公尺、體重8.6公斤的皇帶魚,頭部雖輕微受損,但整體保存尚算完整。

泰國旅遊旺季 海嘯防災措施全面啟動
目前泰國正值春季旅遊旺季,熱門沿海地區如布吉島(Phuket)、喀比(Krabi)及PP島(Phi Phi Islands)遊客眾多。泰國氣象局已緊急加派海上浮標監測安達曼海的波動,當地酒店亦開始為旅客舉行災防說明會,並清理疏散通道,嚴陣以待。泰國災防廳專家拉塔納蓬博士(Dr. Somchai Rattanaporn)強調,海嘯從生成到登陸可能僅需數分鐘,預警系統必須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自2004年印度洋海嘯後,泰國已重建並強化海嘯預警系統,包括海岸警報器、自動簡訊通知及即時監測站,這次將面臨近年最大考驗。香港旅客應熟悉當地疏散路線及高地位置,準備隨身急難包(包括飲水、藥品、證件),並保持手機電量充足,隨時接收官方通報。
災害應對建議及心理準備
香港外遊人士在計劃泰國行程時,應提高警惕,確保安全第一,並隨時留意航空公司及官方的最新消息,以免受地震及潛在海嘯影響。當地官方提醒旅客,災時應快速有序前往安全地點,並關注自身心理健康。臨床心理學家黃帕莎醫師(Dr. Malia Wongprasert)指出,地震後不少人可能因擔憂海嘯等後續災害,出現「預期性創傷」,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會影響情緒及判斷力。現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已向泰國提供支援,日本亦遠程提供海嘯專業建議,顯示東南亞地區正聯手應對這場危機。
重溫:港男遊布吉島與士司機起衝突 1原因遭4猛漢武力制服 上身赤裸被綁
今年初日1名35歲港男在泰國布吉島旅遊期間,疑似因1件事與當地的士司機發生激烈爭執,最終情況失控,導致他被數名大漢壓制在地。這一幕被拍下並迅速在網絡上傳播,引發了熱烈討論。
港男遊泰國1原因與士司機起衝突
據泰國媒體報導,這名男子名姓「Pooh」,英文名為「Keith」,他於2024年12月17日持旅遊簽證到泰國,期間他曾在布吉島國際機場附近向泰國警方救助,表示自己丟失護照並聲稱患有精神疾病,想透過當地警方聯絡領事館。其後領事館協助港男辦理臨時護照相關的手續,並安排他到機場附近一間酒店免費暫住。

港男曾因情緒問題求助 現被送往醫院治理
不過去到上週一(23/12),該名港男精神和情緒出現異常,他自行離開酒店,並打算強行闖進一部的士,司機嘗試將他拉出,二人因而發生爭執,最終被多名大漢壓制在地。從Facebook專頁「Phuket Times」所發佈的照片可見,當時情況相當混亂,潘先生赤腳且上身赤裸,下身僅穿著孖煙通。最後他被帶到警署,但由情緒不穩定,故再被轉送到醫院治理。
就事件,入境處回覆查詢稱,香港入境事務處在接獲求助後,已即時透過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及中國駐普吉領事辦公室了解情況,隨後會因應家屬的意願,提供適合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