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

消委會實測18款隨行杯 8款保冷效能佳 1款設計惹燙傷風險

家事達人

廣告

消委會隨行杯|隨行杯已成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上班途中買咖啡,還是下午茶時享受手搖飲品,越來越多人選擇自備隨行杯以實踐環保生活。然而,您手中的隨行杯是否真的符合標示性能?消費者委員會近期測試了18款隨行杯,結果顯示部分產品在容量、保溫保冷效能及防漏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以下為測試重點及購買貼士。

消委會實測18款隨行杯 8款保冷效能佳 1款設計惹燙傷風險目錄

消委會 (圖片來源:相關人士提供)
(圖片來源:相關人士提供)



回到目錄

消委會隨行杯|1. 容量標示與實際差異超過 20%

在測試的18款隨行杯中,有5款產品的公稱容量低於標示逾10%,甚至有樣本容量偏差高達 20.24%,未能符合歐洲標準要求。例如,一款售價約 $80 的樣本標示容量為 420 毫升,但實際測量僅為 335 毫升,容量不足可能導致購買飲品時無法裝滿或溢出。

消委會 (圖片來源:相關人士提供)
(圖片來源:相關人士提供)

消委會建議:
– 選購前留意容量標示,特別是對容量要求較高的消費者。
– 供應商應清楚標示產品容量,設計更貼合實際需求。



回到目錄

消委會隨行杯|2. 保溫保冷效能懸殊

保溫保冷能力是選購隨行杯的重要指標。測試發現,不同樣本之間效能差異顯著:
– 保溫測試:以 95°C 熱水注入後放置 6 小時,水溫下降範圍介乎 26.3°C 至 63.8°C。其中 不銹鋼材質樣本表現最佳,兩款樣本可維持超過 60°C。
– 保冷測試:以 5°C 冷水注入後放置 6 小時,有 8 款樣本表現突出,水溫維持在 11°C 以下,而塑膠材質樣本普遍保冷效能較弱。

消委會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消委會建議:
– 重視保溫保冷效能 的消費者可選擇 不銹鋼製、具雙層隔熱設計及良好密封性能的產品。
– 無保溫需求的日常使用,可選擇輕便的塑膠款式。

消委會 (圖片來源:相關人士提供)
(圖片來源:相關人士提供)
消委會 (圖片來源:相關人士提供)
(圖片來源:相關人士提供)

回到目錄

消委會隨行杯|3. 防漏與穩定性測試結果

– 防漏表現:超過 6 成樣本(12 款) 無滲漏,表現理想;但有 1 款樣本在斜放時容易翻倒,增加燙傷風險。
– 穩定性問題:杯身設計為上闊下窄且附有厚重手柄的樣本容易翻側,消委會建議供應商改善相關設計。

消委會建議:
– 選購時注意產品穩定性,尤其需放置於不平坦表面的場合。



回到目錄

消委會隨行杯|4. 吸管設計影響飲用流暢度

7款附有吸管的隨行杯中,只有 3 款適合飲用手搖飲品。其餘 4 款因吸管內徑過窄或設計限制,導致飲用珍珠、椰果等配料時容易堵塞。

消委會建議:
– 選購前檢視吸管尺寸與設計,確保符合個人飲用需求。
– 網購時應詳細了解規格並確認退換政策。



回到目錄

消委會隨行杯|5. 清潔與物料安全

雖然全部樣本均通過物料安全測試,但部分樣本因瓶身狹窄或吸嘴設計積聚殘留,清潔難度較高。

消委會建議:
– 定期拆卸清潔密封圈及吸嘴,避免細菌滋生。
– 選擇可購買替換配件的品牌以延長產品壽命。

消委會 (圖片來源:相關人士提供)
(圖片來源:相關人士提供)
消委會 (圖片來源:相關人士提供)
(圖片來源:相關人士提供)



回到目錄

消委會隨行杯|消委會貼心提示:

– 重視保溫保冷者,建議選用不鏽鋼物料製造及瓶蓋為密封設計之隨行杯和問清保溫保冷時間,若沒保溫需求,飲用量大,可考慮塑膠款式以減低重量;

– 倒入的飲品不宜過量,建議加至杯口下約2厘米位置,以免關蓋時令飲品溢出燙傷,同時避免杯蓋的塑膠或矽膠物料因長時間浸泡而加快老化,影響密封和耐用性;

– 不要用作盛載汽水等有氣的碳酸飲品,以免內部壓力過大而令飲品噴出;

– 避免長時間將飲品貯放於杯內,尤其含奶類成分的飲料,更需注意食物安全風險;

– 致病菌大多在攝氏4度至60度之間迅速滋生及繁殖。若以食物安全作考量,熱食/熱飲的貯存安全溫度應高大於 60°C,而冷食/冷飲的溫度則應低於 4°C,以避免滋生大量細菌。若果進食了含大量細菌的食物或飲品,可能會引致胃痛、腹瀉或嘔吐等不適反應。

– 若發現矽膠密封圈和墊圈出現霉斑,或發現組件硬化,應更換相關配件。選購時挑選可獨立購買配件的品牌和產品,以延續產品壽命。

消委會|把握最後機會!「龍年十大消費新聞」投票快將截止

消委會濕廁紙|消委會實測22款濕廁紙 1款未達70%分解標準+4實用貼士

消委會測12款衣物清香珠 逾10款清香珠致敏+4款恐損海洋 使用前要3思
回到目錄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相關人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