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基佑訴說Y世代不快原因 別再把孩子捧上天
撰文:何基佑
編輯:Sunday Kiss
圖片:新傳媒圖片庫
我們的孩子 其實都不特別
我們可以一廂情願地認為自己的孩子很特別,但真相是他們都不特別(至少這一刻他們不特別)。活了這麼多年,什麼為之特別我們都心中有數,如果每一個小孩都特別,那「特別」一詞就沒有特別了,對嗎?這個世代不斷鼓吹人要追求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是特別的,世界是屬於他們的,孩子將來可以擁有他們想要的任何東西等概念。
「真正」特別的人是萬中無一,99%的人都是平庸,奈何每個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人中之龍,更從小始灌輸這種概念。這種說法很動聽,很鼓舞,但同時亦很危險。因為在沒有任何基礎下將孩子預設成上述模式反而會妨礙他們的成功。
快樂方程式
你懂得怎樣計算快樂嗎?快樂其實是可以量度的,以下就是方程式:
現實 – 期望 = 快樂
當現實減掉期望後,如果出現的是正數,人就快樂,如果是負數,人就不快樂。我們的生於一個刻苦和樸實的年代,他們對將來並沒有抱什麼期望,但求要三餐溫飽,有瓦遮頭就足夠。結果,隨着七、八十年代經濟起飛,他們的刻苦耐勞終於變成回報,很多都變得相當成功,他們最後得到的甚至比當初預期的還要多!
因此這種喜出望外令上一代格外快樂。我們在上一代的這種氛圍下成長,某程度上對於成功的看法都會有點扭曲。我們都被灌輸只要肯努力,我們就會有成就,會做得比父母更加好。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不過這句話遺留了一個關鍵,就是父母的起步基本上是從零開始,但我們的起步是從看見父母的成功開始,因此我們的「期望值」從開始已經大幅提高了。
若果要超越,甚至想要有那種像他們最後喜出望外的成果,其實需要更多更多的刻苦。比方說,父母現正居住一層600尺的單位,下一代自然會認為將來「理應」擁有1200尺的單位,因為父母說過只要像他們這樣努力自然會比他們做得更好,況且我是特別的,我是值得擁有的。這一刻我們意識到從零到擁有1200尺的單位(還要有車)需要多少能力和努力。
買房子只是一個比較具體的例子而已,我們從小就已經被灌輸我們是很特別的,「值得」擁有更多,更好的東西,我們的期望自出娘胎就不斷被提高。我們嚮往上一代的成就卻不太願意付上一代所付出的代價;時間和血汗。而事實上,所有美好的事業,企業,都是經過二、三十年,靠血與汗打拼才會成功。
現實落差造成不快
見工時,當老闆問:「你認為你自己比一般人卓越嗎?」70末、80和90後的我們很輕易地答:「是的。」接着老闆問為什麼?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開始猶豫該說什麼。這正正反映了我們過去成長的環境不斷在膨脹自己,卻沒有任何基礎去支撐這種膨脹。我們只可選擇繼續相信自己是特別的,而且值得擁有更多。當人的期望與現實有落差,快樂指數就會變成負數。
再加上我們見到身邊好友在社交平台上種種報喜不報憂的post,比較是在所難免。當我們用自己的現實環境與別人在FB投影的完美世界相比,自然會倍感失落。而真相是,我們每個家庭都有煩惱的事情,都有處理不了的問題,只是我們偏愛post去旅行,一家人樂也融融,吃好的,穿好的,對嗎?
撫心自問我們這一代的家長在被無意膨脹的環境下成長,再進到建立家庭,我們會覺得開心嗎?能夠有家庭,當然開心,但內心深處總會有一個無法比填補的洞,而這個洞是經過多年的錯誤期望,然後失望,最後不滿足所形成。
對教育下一代的啟示
說到這裡,我們還要膨脹我們的孩子嗎?該繼續盲目地把他們捧上天,告訴他們是非常特別的,將會改變世界,值得擁有社會上的一切嗎?我們應該鼓勵孩子有天馬行空的夢想和野心,告訴他們可以成就大事。但與此同時我們更需要告訴他要有心理準備,他將要附上比一般人(包括上一代)多的時間和血汗才會有一絲成功的機會。我們要停止告訴孩子他是非常特別。他這一刻跟同齡的人一樣,都是缺乏經驗,未有什麼大作為,但只要努力下苦功,假以時日必有一番作為。
最後,別被將來的Social Media Image Crafting風氣影響。讓他知道他看到的肯定不是事實的全部,每個人都只會將最好的一面給別人看,我們不需要羨慕身邊的人,更不需要比較,只需要專注做好自己,竭盡所能就足夠。 “Life will not give you what you want, life will only give you what you deserve.” (人生並非想有就有,只有你值得獲得的,才會擁有。)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