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美專欄】別讓孩子養成不認錯說藉口
撰文:森美|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森美Instagram、facebook|編輯:YIU
先了解不肯認錯 經常講各種藉口的原因
何解一個人會不肯認錯然後經常講各種藉口?首先,我們必須知道為何那人要做這件事。以我這同事為例,她每次出錯後都會立即說出各種導致她錯的客觀條件,例如有次她煮豬肉時錯把鹽當是糖來醃肉,然後再加豉油去煮,結果那味餸當然是鹹上加鹹,而當我笑她鹽和糖都不懂得分時,她就說:「唔關我事呀,你睇吓先啦,嗰啲鹽係靚鹽嚟架,好似糖架!」
責任推搪到客觀因素上
我忍不住問:「咁即係唔係你錯?」她就直說:「係!係啲鹽太似糖喇,唔關我事。」她這是要將所遇到的客觀條件說出以洗脫自己的罪名,但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她會錯的原因,並不在於鹽很似糖這個客觀條件,因為用的人是應該要看清楚甚至試味,那就不會錯了,可見經常用客觀條件替自己洗脫罪名有個缺點,就是不懂得在錯誤當中學習,因她覺得每一次都因為客觀條件導致出錯,而她自己是沒有錯的,久而久之,她會改過自己的機會就少了。
至於她為何有這個壞習慣?我問她:「係唔係因為你細個嘅時候,你媽咪經常鬧你,你一做錯事就懲罰得好多?」她回說:「點止鬧,直頭打啦!」沒錯,她和我一樣,小時候那年代都是只要一做錯事,爸媽就會進行很嚴厲的懲罰,我們為了逃避那些嚴厲的懲罰,就會用三吋不爛之舌去說明不是自己錯,以望阿爸阿媽不會罵、不會打,於是形成了長大後每做錯事都會託辭,將責任推搪到客觀因素上。這樣做固然會令人覺得討厭,因為當事人不肯認錯,但更麻煩的,其實是這會令當事人無法從錯誤當中學習,無法從而改過自己。
故作為父母,每當孩子犯錯後,我一定會問:「要令到呢個錯誤唔會再次發生,你會做乜野去預防?」每一次都這樣問他們,要他們每次都能在腦裡將過程重演一次,好讓他們找出犯錯的原因,那樣日後即使有和今次出錯的條件再次出現,他都能做出一個對的決定而不再做錯事。
認錯變成習慣
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養成一個習慣,就是每次他們犯錯後都會很自然地回想究竟有哪些方面可以改正過來,以至下一次不會重蹈覆轍,慢慢地他們就不會害怕犯錯,而且會在每次犯錯後都問自己,能夠做些什麼去避免再出錯,從中學習,如此他再犯相同錯誤的機會就少很多。
所以要記著,下次孩子做錯事,不要只管責罵,而是要讓他們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如何錯法、知道如果再有同樣的客觀環境出現可能會導致他出錯時該怎樣做,他改進的機會就會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