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a

無名爸爸起革命 育兒界翻起巨浪

育兒

廣告

Profile梁昊麟(Harold)

經歷:於五年前榮升爸爸,開始鑽研各種育兒書籍及兒童研究,後來轉職為freelance形式工作,投放更多時間照顧孩子,並將育兒資訊分享,建立了「POPA Channel」facebook專頁。

Profile黃謙予(Elsa)
經歷:Harold太太,育有一子一女,正懷有第三胎,望與丈夫共同以正面態度養兒育女,是位全職媽媽。
平地一聲雷,一名無名爸爸聯同太太,以及家長朋友分享育兒觀,於facebook成立分享平台「POPA Channel」,短短兩個月,獲得超過2萬9千「Like」,猶如變成育兒專家。這名爸爸梁昊麟強調自己只是普通爸爸,並非甚麼專家或學者,亦不是要做批判官。不過,他分享的資訊,確實為本港不少爸媽帶來一些衝擊,有視他如明燈,有視他無病呻吟,有視他同路人。

平凡家長 非凡點子

「父母」可能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沒薪水、沒休假之外,由胎兒至孩子長大成人,每個階段都需應對各種難題。POPA Channel創辦人梁昊麟(Harold)與太太想將育兒「苦差」變成一種樂事,以積極教育法(Positive Parenting)助兩孩子成長。在今年四月初,Harold更發起及創立了「POPA Channel」,栽進了深似海的育兒教養理論堆中,從中挑選家長感興趣的課題,以動畫或短片包裝,深入淺出,道出連串理論及研究,引起爸媽們反思,而迴響留言多多:「我好懶睇書㗎,有video summarise 晒啲重點就啱晒!」、「上上一代個個都顧住搵食,你老竇老母咪又係咁大,現代人就係為自己嘅失敗藉口多多。」面對正評及負評,Harold處之泰然,表示他只是位平凡爸爸,只要想各爸媽一起探索,共勉之。

滿腹育兒理論

「堅信小朋友明天可以走得多遠,飛得多高,就看爸媽今天的態度!」
以為Harold與Elsa兩夫妻從事教育相關行業,非也。他倆讀港大金融系,畢業後從事金融行業,Elsa懷第一胎後,就當全職媽媽至今達五年。五年前,Harold是典型的「中環人」,早出晚歸,搏命搵錢養活妻兒,奉行「男主外、女主內」。期待孩子出世之時,愛閱讀的Harold努力準備為人父,抽空閱讀各種育兒書籍、期刊文獻,發現教育孩子是門高深學問。「理論方面,我說得很厲害,不過,我可能只是足球旁述員,要我落場踢波可能是另一回事,真正落場的是太太。」大兒子出生時,由太太主力照顧孩子,Harold工作後,回家提不起勁與兒子相處,兩父子關係疏離。Harold從書籍早已知道孩子0至6歲是成長關鍵時刻,左右了性格、情緒、認知等發展及建立親子關係的路向,他決定實踐理論。

快樂的全職爸爸

女兒出生時,Harold毅然當全職爸爸。「女兒出世後,我們沒有聘請陪月,決定由我當全職爸爸,照顧太太及阿仔阿女,同時實踐教育理論。跟兒子玩,很快修補了父子關係,從前,兒子只嚷着要媽媽說故事,現時兩個也找,說《三國演義》這類故事會找我。當時,我會幫女兒沖涼及餵奶。那階段很開心,是最快樂的時光。不過,返回現實,總要開飯,半年後,又重回職場去。」Harold與太太奉行不打不罵不罰,並跟孩子建立互信,給他們安全感,放手讓孩子闖,快樂地成長。Harold拋出權威雜誌、專家的理論補充:「我看過《經濟學人》一份研究,大致指有侍產假爸爸,對小朋友成長發展、學習成績各方面有正面影響。」此論調深植Harold心,決定部署成為半全職爸爸,慢慢安排工作,變成以freelance形式接工作,有更多時間跟太太照顧孩子。

言行一致湊仔公

從前鑽研一堆有關金融數據資料,今天則拿起育兒書深究,後者讓Harold滿足感更大。關於兒童成長研究眾多,Harold選取合適可行的,不打不罵外,亦有從生活習慣入手,包括一家人五時半吃晚飯,好讓孩子七時半睡覺,建立早睡早起、足夠睡眠的習慣,以助學習。此外,Harold以身作則,告訴孩子各人的潛能無法預計,成事在人。「兩孩子還小,一個五歲,另一個只有三歲,要引證我跟太太的育兒方法是否可行,真的言之過早。同時,我也在不斷學習怎樣當爸爸。我不想說一套做一套,特意為兩子女參加馬拉松,告訴他們,我努力練跑、看書學習訓練技巧,只要計劃、勇於挑戰,就算我曾經出現腳傷,只要克服,就可以成功,我跑全馬那時,他們跟太太一起在終點等我,我知道他們體會到我的用意。」

開心分享 掀起討論

抱着「Happy Share」心態,Harold聯同幾位志同道合的家長朋友,合辦POPA Channel。現時POPA Channel有九段影片,每段開首都會拋出大師、學者的理論,例如英國教育學家Lady Allen of Hurtwood,又或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Carol S. Dweck等等,再由Harold聲音領航,在三至五分的動畫中,跟大家一起探討《忍得住口,成功在你手?》、《佢愈激愈想玩,唔俾玩,仲麻煩?》、《孩子的能力,係先天決定?》及《買套DVD,就教到BB?》等等。
當中,論述主張孩子學好母語《用母語溝通,親子好輕鬆!》影片引來極大回響,達廿二萬次瀏覽,超過二百則留言。影片一節模擬家長跟孩子觀鳥:「嗱,呢隻係信天翁,呢隻係畫眉,呢隻係鷸,如果心情好,仲可以同仔女吟歐陽修的古詩《畫眉鳥》,或者講鷸蚌相爭成語故事。假如堅持用英文溝通,可能只能變成一句This is a bird或者講完雀仔名,講唔到落去。」帶出這樣小朋友接觸語言數量大大減少,更會減少激發好奇心的機會,影響培養想像力、延伸學習機會,變相學少了。對於為了催谷孩子英語能力,不惜以英語跟孩子日常溝通的家長來說,實是當頭棒喝!

許多新一代爸爸,像Harold希望投放更多時間照顧孩子。

理想可賣錢?

至截稿,POPA Channel專頁剛好成立兩個月,已有超過兩萬九千人讚好。Harold表示受寵若驚,感謝家長及專家支持。返回現實,理想可賣錢嗎?他直言現階段是在燒錢。「找人畫動畫,製作影片花錢,現階段正在找路向,究竟以商業抑或非牟利形式繼續發展下去,真的不知道。」Harold現時花更多時間在POPA Channel上。「我不想日後小朋友問我覺得最成功做過甚麼事?我答賺了幾多錢、做過幾多單生意!若然這樣回答,我會覺得很羞恥。我想做對社會有意義事,將POPA Channel持續發展下去。」POPA Channel不再是一位普通爸爸的分享而已,而是展示了各家長對孩子之大愛的平台。

後記︰家家有本育兒天書

筆者覺得POPA Channel吸引眾多家長的原因是其開放的氛圍。他們不是要人認同,而是想大家反思,為自己孩子揀合適方法,畢竟,教育子女是非常個人的選擇,沒分對錯。短片加上延伸探討及看法,讓家長在各家各派之育兒論調中,自行揣摸最合自己孩子的。每位爸媽自有一本屬於自己的育兒天書,各門各派,不分高下。

POPA Channel
www.facebook.com/popachannel
●撰文:Esther Ngan
●攝影:Paul Choi(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場地:Spring(www.spring-learning.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