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check父母,才check孩子
同檯兩位女士提議新手媽媽帶兒子去找專家,看看孩子是不是有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自閉症、阿斯柏格症……也許可以讓專家分析一下孩子性格、測測IQ……不過,阿李媽媽卻唱反調,為甚麼?對方孩子有沒有「病」,一天未見真人則不得而知;但見新手媽媽在對話中哭了兩遍,很明顯她是位緊張大媽。
阿李媽媽打趣:如果真的要check,就先同朕check吓父母,之後才check孩子。阿李媽媽並非無根據,曾問新手媽媽:「你兒子是否連爸爸媽媽的眼光也迴避,令你懷疑他有自閉?(不是。)是否寫中文字時,擦十次都寫錯?(那他又不至於這嚴重。)你兒子是否能背記一大串數字、人名之類的資料數據,令你懷疑他有阿斯柏格綜合症?(他不喜歡背數據。)如果沒有徵狀,那為甚麼要花四、五千元送孩子去給人check?」
幾年前看過一套BBC製作,有關神童的紀錄片,家長因控制不了一個天才兒子,只有帶他求診心理醫生,兒子向記者說發人深省的話,深深打印在阿李媽媽的心中。那位天才兒童分析自己父母的心態:「找心理專家是中產階級的鴉片煙。」
阿李媽媽不是說世上沒有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自閉症、阿斯柏格症……只是感到很多父母因為不了解孩子、教不來,久而久之產生一種迷信:我孩子是有問題的,也許看醫生和食藥可以解決。可是,有沒有想過如果孩子只是未曉人情世故,或有心引起父母關注而頑皮,可是父母二話不說帶孩子四處找專家check這些check那些,這豈不會令明明正常的孩子更反感?又或者老是覺得自己被標籤為「不正常」?
事實上,阿李媽媽有聞「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 )曾被人質疑,甚至有少數人認為此症並不存在,有研0究指出愈多考試測驗的城市,就愈多發現ADHD的孩子,學業壓力與專注不足、過度活躍是否存有巧妙的比例,又一次發人深省?
千萬別誤會,阿李媽媽不是說有病不去醫,而是希望父母不要動不動就找專家;正如成年人也不會動不動就去求醫,因為「過分求醫」正是一種病態:孟喬森症候群(Münchausen syndrome ),即老是覺得自己有毛病的心理病。
父母要分清孩子是頑皮,還是對自己人生不滿而憤怒?父母要搞清楚,手足無措的是孩子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