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哺 媽媽堅持到?
對母嬰健康好處多
母乳含天然抗體,可增強寶寶的免疫力,母乳餵哺除了對母嬰有好處,也有利社會及環保。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愛嬰醫院香港協會副主席葉麗嫦醫生表示︰「母乳餵哺減少嬰兒患腸胃炎、肺炎、中耳炎等疾病,而且可減少早產嬰兒較容易患上的壞死性腸炎。長遠可減少兒童患哮喘病、癡肥的機會,對健康有幫助。至於對媽媽來說,可減低患上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母乳餵哺提升母嬰健康,能減省社會公共醫療開支,在環保角度考慮,更可減少因製造和沖調奶粉所消耗的資源,以及產生的固體廢物。」婦產科醫院一直推動及鼓勵母乳餵哺,透過母嬰親密的身體接觸,不但加強媽媽和寶寶之間的感情聯繫,建立寶寶的安全感,而且既省時、省錢又方便。
下頁有:盡早肌膚接觸親餵
盡早肌膚接觸親餵
一般建議媽媽生產後即可開始餵哺母乳,把握嬰兒學習吸吮乳房的好時機,更可讓他們吃下含有大量抗體的初乳。葉醫生指媽媽生產後只要沒有受到藥物影響,醫護人員都會盡快安排母嬰作肌膚接觸,「將嬰兒放在媽媽胸前,BB很自然識得覓食,自動自覺吸吮媽媽的乳頭,可能過程需要一小時,之後媽媽可持續餵哺母乳。」有媽媽擔心初乳不足以供應寶寶所需,事實上初生嬰兒胃部容量細小,分量少而粘稠的初乳正好配合他們的胃部大小,初期母乳餵哺有助他們學習吸吮、吞嚥和呼吸技巧。至於一天應餵哺母乳多少次,葉醫生認為需配合嬰兒的反應,「出生首天一般餵哺3至4次,之後平均每天8至12次,不過並不表示一定每隔2至3小時一次,有時餵哺較頻密,有時則較疏落。」
下頁有:餵哺母乳常見問題
媽媽在母乳餵哺的過程中面對不少挑戰,葉醫生為我們解答以下常見的問題︰
寶寶吃母乳卻沒增磅,需添加奶粉?
媽媽要留意寶寶吃母乳的情況,餵哺時間長不代表寶寶能吸吮到。寶寶出生後數天開始「收水」,回到出生時的體重,之後逐漸增磅。如發現寶寶沒有增磅,應到母嬰健康院了解問題,可能跟媽媽餵哺姿勢不正確、寶寶吸吮不理想有關,不必輕易決定添加奶粉。
怎樣知道奶量足夠?
如寶寶吃母乳後表現安靜,沒有哭鬧初步表示他們吃得飽。另外,從寶寶大小便情況亦可略知一二,如寶寶在第一、二天有一至兩塊濕尿片,小便呈透明或淡黃色,每天最少排出兩次大便則理想。
返工後仍餵哺有何準備?
建議媽媽產前了解產假時間,善用年假延長產後假期,或考慮將全職工作轉為兼職工作或彈 性上班時間,最緊要與顧主協調。產後復工後,如工作地點距離住家近,可帶寶寶上班或回家餵哺。如不能親餵,則須準備泵奶和儲奶工具,如泵奶器、儲奶袋或奶 瓶、冰袋,利用工作期間的午飯或休息時間擠奶。返工前及放工後最好可親餵寶寶。
下頁有:其他常見問題
母乳可儲存多久?
擠出的母乳須儲存於儲奶袋或已消毒的奶瓶,並貼上日期標籤。母乳在室溫可以保存4小時;放於冰袋可保存24小時;存放在雪櫃內的冷藏格可保存5天,冰格則可存放3個月。近雪櫃門溫度不穩定,不要將母乳存放在該處。
服藥後可餵哺母乳嗎?
一般傷風感冒或頭痛藥不影響媽媽餵哺母乳,但媽媽服藥前應先諮詢醫生的意見,並向醫生表明需餵哺母乳,問明藥物是否可於餵哺期間服用。只要媽媽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及戴口罩,可減低將病毒傳染給寶寶的機會。
乳頭疼痛應停止餵哺?
媽媽在餵哺過程中持續覺得乳頭疼痛,應盡早向醫護人員求助。乳頭疼痛大多因媽媽餵哺姿勢或寶寶吸吮不正確,缺損的乳頭有可能受細菌感染。建議媽媽向母嬰健康院或醫護人員查詢,視乎情況,疼痛的一邊乳房擠奶,另一邊乳房則親餵。
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UNICEF HK)聯同食物及衞生局、衞生署推出「母乳育嬰齊和應」活動(Say Yes To Breastfeeding),繼早前推動在工作間為在職哺乳媽媽提供支援後,近日開始邀請全港各大食肆加入運動,登記成為「母乳餵哺友善場所」,支持哺乳媽媽在社區餵哺母乳。
參與食肆名單:www.sayyestobreastfeeding.hk/list
UNICEF愛嬰醫院香港協會網址︰www.babyfriendly.org.hk
撰文︰Irene Lok
攝影︰Thinkstock(部分相片由UNICEF HK提供)
※如欲率先接收資訊,請讚好我們的FB專頁並於「已讚好/Liked」選單設定「搶先看/See First」,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