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次的愛
父母的答案肯定是「愛」,甚至怕自己愛得不夠。太多或太少的愛,就如太厚或太薄的被子過猶不及,所以要給孩子適合他們體溫的庇護,這很考父母的能力。隨着天氣、室溫、孩子的感覺,孩子需要愛的方式也不一樣。
怕愛得不夠的父母,最容易犯的錯誤就好比給孩子蓋太多的被子,令人窒息,但他們「因愛之名」,覺得自己的安排永遠是對的。
很多女人為了照顧孩子而放棄事業,這樣的犠牲是不是很偉大?不過,上班的媽媽能令家庭接地、令孩子明白工作的艱難和意義、能體諒和幫輕丈夫的經濟重擔,一樣偉大。反而,全職媽媽因24/7留在家中,很大機會犯上「過分照顧孩子的錯誤」,壞處最少有二:首先,沒給孩子足夠的機會學習獨立,這包括自理和自決。其次,24/7付出愛的這種習慣,令某些女人不能失去照顧孩子的每一個機會。如上癮一樣,甚麼漸漸對孩子外求的快樂而感到憂慮,擔心孩子真的獨立就不再需要自己,媽媽失去重要的一席位。
父母若養成孩子不得不依賴自己的習慣,這並不是真的為孩子,而是為怕自己空虛,所以不是高層次的愛。
聽過朋友G矛盾的怨言,一方面說Kidults不會照顧上一代,另一方卻體諒兒子要去看演唱會所以不回家照顧生病的自己。父母只為孩子當下的快樂,是低層次;父母要考慮到孩子未來的幸福,才是高層次。最簡單不過的一個例子,孩子連打開一包薯片的方法也沒有,媽媽就好應該跟孩子說:「吃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方法,如果你的腦袋連怎樣可以吃到這包薯片也想不出辦法,那我的教育就失敗了,更擔心是害了將來的你。」
父母愈不留機會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他們就愈不會解決問題。這是當代父母常忽略的事,而且還用類似「時代不同」和「現在社會太複雜」來做藉口,第一時間為孩子代勞。
其實,父母等候孩子想辦法打開薯片、等孩子學怎樣綁鞋帶、等孩子剝一個橙,父母所花的時間當然比代勞長久很多。等你做,我都幫你做完好耐。不過,要孩子學懂生活,就是不可缺少「等待孩子自己解決的耐性」。不讓孩子自理和自決,到頭來兩敗俱傷,孩子長大不了,而父母年邁不能再照顧孩子,既沒有人照顧孩子,也沒人照顧自己。不過,就是很多家長想不通,只興致勃勃地當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