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則

家長以身作則先管理情緒 才能培養子女良好性格|森美專欄

專欄

廣告

以身作則對於教育孩子一直都是有效的方法。正如森美說,很多時孩子的性格、脾氣與基因有關,也與他們的成長過程、環境有關。因此家長應以身作則,就算小孩不能及時學乖,也可潛移默化地學做好孩子,久而久之養成了好性格。看看以下一些分享,可能是一個受用的育兒法!

撰文:森美|圖片:新傳媒資料庫、Shutterstock|編輯:Ruby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做到自己理想型

近日出席了各個不同的家長講座,發現大部份家長問的都是如何能令孩子專心做功課、如何能令小朋友不駁嘴、如何能令小朋友聽話等等,都是一些「如何能令小朋友……」的問題,可見家長總希望令孩子變得合自己心意。

以身作則
想令小朋友做某些事,最好的方法不是如何令他們改變,而是先要令自己有所改變,如果你能夠有所改變,你的小朋友自然會有所改變。

 

育兒應由家長出發

其實,要令小朋友做某些事,最好的方法不是如何令他們改變,而是先要令自己有所改變,如果你能夠有所改變,你的小朋友自然會有所改變。
其中一個很常遇到的例子,是小朋友很容易就發忟,家長們希望他們懂得控制情緒。其實小朋友容易發忟一定不是因為看了很多暴力電影,至少他一定不曾看過成龍的電影、史泰龍的電影或阿諾舒華辛力加的電影,故此他火爆的性格一定是來自他的基因,即是來自父或母,也就是來自你或你的另一半。小朋友不似成年人,我們於成長過程裡會因著文化、教養、教育的關係而懂得控制或抑制情緒,但小朋友並不是生來就懂得,故必須要由作為父母的你去教他。

以身作則
小朋友在控制或抑制情緒方面,並非生來就懂得,必須要由作為父母的你去教他。

 

個案分享 富二代受父母影響致頤指氣使

這就是為何一些典型的暴發戶故事總是說那些人的子女大多是大花筒,四處闖禍,然後沒有一點悔意,還會大叫一句:「你不知道我爸是誰嗎?」要解釋這種現象很容易,就是因為他們爸媽的性格遺傳到下一代,加上他小時候,他爸媽在未成為暴發戶前只顧外出賺錢,要不然都不會成為暴發戶,他沒有受到父母教養他如何管理情緒,只知父母財大氣粗,而他又因著爸媽變得富有而成功靠父幹,自然會隨著父母頤指氣使。

以身作則
當小朋友做錯事時,父母發脾氣,孩子看見了,也會用同樣的態度回應你。

家長要以身作則 從情緒管理做起

故此作為父母的首先必須要想想,在小朋友年紀尚小時有否以身作則。如何以身作則呢?就是當小朋友做錯事時,你先別發脾氣,因為小朋友自己都會知道自己做錯事,但究竟他用什麼機制去對待這個非常時期呢?如果他看見你發脾氣,他回應你時很自然都會情緒波動,例如你打他,他會哭;你罵他,他會駁嘴,久而久之成為習慣,長大了後這種模式就在生活中建立,於是日後再遇到情緒波動的情況時他都絲毫不會控制,甚至會將情緒放至最大。

以身作則
父母的情緒是直接影響孩子的,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情緒管理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