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讀大學可以做乜
有人會怪制度,有人會怪自己。如果不適應這種one size fit all的上學模式,縱然是免費教育,也只不過是免費的十二年強逼性精神虐待;所謂High School Dropouts,其實也不知是哪一方drop 了(掉了)哪一方。
看了梁榮忠為香港電台第2台和「展翅青見計劃」拍攝的一套微電影——《流星飛過後許願前一秒》(Seize the Second),由真人真事改編過,故事講述四位曾經對前途感到很迷惘的過來人,因參加了「展翅青見計劃」而找到頭上的一片天。
由王梓軒演繹的Brian,曾於中學會考兩度失手,因家中經濟壓力未能完成德國音樂課程,後回港,幾番尋覓,經過「展翅青見計劃」的培訓,能進入一家德國公司出任經理。
由張惠雅飾演的小飛,大膽放棄穩定但沉悶的工作,選擇修讀很少女孩子感興趣的飛機維修。
由曾志豪飾演Ryan,由迷途青年轉化為社企市場的推廣經理,是又一成功蛻變例子。
這次梁榮忠身兼編、導、演,百忙中他在電影中出演方Sir,人物原形是曾報讀「展翅青見計劃」的迷途青年Stephen,今天是位出色的社工,他用過來人身份,把希望的訊息帶給其他迷途羔羊,為他們導航。
阿李媽媽碰過有些年青人,為滿足社會一般人士和父母量度尺的要求,勉強讀許多年的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課程,目的只為博最終拿到學士學歷證書,但過程中不必要地耗費了額外的心力和時間。然而,也有些人不想勉強(日文的「勉強」即「讀書」),清楚理解自己不屬於搞學術的材料,那倒不如早點學習一些技能,即使籃領工作,一樣有發揮。
跟隨自己所長,這是絕對正確的態度。如果全世界都是白領,那藍領工作種由誰來做?時移世易,現實中工資也是供求問題,實際考慮到如今地盤紮鐵工人能支每天$2100的薪水,甚至吸引到大學生入行,即使短線做兩三個月,賺過十萬人工,然後請辭,再全情投入去旅行,也是一種生活的選擇。
有人說做地盤沒晉升機會,但行行出狀元,看新聞也見過由紮鐵升為建築工程公司的行政人員,而且因他有落地盤的實戰經驗,可謂藍白皆宣。
不擅紙上談兵者,反而經歷兩三年的工作後,憑實戰心得,手到拿來;如日後碰上適合時機,有緣重返校園,到時再做學問會比從前更有效,事半功倍。實踐與學術並行,其實是最理想的學習模式。書到用時方恨少,即使今天不上大學,也可以從不同的途徑,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