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媽媽之日常】教育其實是希望孩子不白過童年
撰文&圖片:陳皮下廚 | 編輯:Chloe
教育 是希望孩子不白過童年
但教育的真義相信是歷久常新,不會因時代而有所改變。教育其實都是希望孩子不白過童年,把他所要學習的,都學習到,去迎接他長大了的未來。
主流學校可以嗎?可以的,只要我們都願意。
至於教育形式,按經濟能力、時間、人手、環境而定,重要卻不是最必要。
很多人會以為,我選擇陳皮現在的學校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它的能跳出主流的框框呀,孩子能從玩中學習呀,可以行山強身健體呀,在社區裡上學沒有四幅牆的限制能開闊視野呀,順應孩子的自主學習動機呀,等等等。
吸引我去了解和為孩子選擇學校時,是的。
兩歲孩子懂行山、煮食好了不起嗎?
但其實,兩歲可以自己行山和煮食好了不起嗎?不。
其實,孩子可以每天在社區自由探索和學習好特別嗎?一點也不。
我們無需比較,而且外間很多homeschooling家庭、另類教育的學校和團體同樣做到,大家都在不同平台為香港教育的革新默默努力。
這些硬件上的東西,只要隨時間發展,對小孩好的事,自然會慢慢遍地開花,複製到不同的平台去推廣。
孩子分享上學大小事
但我最希望看到遍地開花,卻是在教育中最困難重重、無法直接複製的真心。
實際下來,和孩子經歷了一年多上學路後,切切實實地打動我留下來,並把心掏出和老師們共同努力維持這個美麗教育夢想的,就是這裡很多顆不能取替的真心。
孩子每天上學,都喜歡和我分享他的大小事。有時候,聽完,感動了一次後,待孩子睡了,看看老師分享的影片和相片,就如親歷其境多一次一樣。
3對小孩學會關心與分享
郊遊期間跌倒並不特別難忘,最難忘的,是跌倒後孩子大哭好久,不只是老師在安慰跌倒的一個,而是小至兩歲的同學們都搶著要關心和擁抱受傷的他。
看見家長們為孩子弄得超美又健康滿分的愛心便當和茶點不特別難忘,最難忘的,是明明孩子們自己最愛吃,卻無私地不斷分享給身邊同學們自己家帶來不同風味特色的食物。
行山並不特別難忘,最難忘的,是一班平均不到3歲的小孩,熱烈的為走得較慢的孩子不斷熱情地打氣,鼓勵他們一起上到山上的終點。
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會有自我和自私的一面,但好好保護和滋養這顆心的,就是要依靠一班用真心感染他們的老師和家長了。
但願香港的孩子,不論在主流和非主流的教育中學習,都能有這些難忘感動的時刻。
作者介紹:
一位平凡的基督徒全職媽媽Carrie,讀了教育碩士、上過無數教師培訓課程,本著以主耶穌為榜樣,以為可以理想化教養孩子,但低估了自己的不完美,以致每天育兒和教養都充滿血淚和笑料。現為小島學園董事,育有一子陳皮。
陳皮下廚:兩歲小廚師,自18個月起鑽研廚藝,最愛和經常下廚失敗的Carrie媽媽一起做食物實驗,希望推動更多幼兒自製無添加素食餐點,珍惜食物、成為吃貨、多在家當大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