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前夕的唏噓
撰文︰李敏
相片︰新傳媒資料室
母親節前與友人談起如何慶祝,同時為人女兒和母親的,當「三文治世代女人」的唏噓是,到了哀樂中樂,現在既要照顧自己評分為「失職」的母親,供食供住,同時又要做一個不望回報的supermom,供書教學。這些女人就像欠了上下兩代,今世出生每天上班勞役回家勞役,生死疲勞,就是為了讓人來討債。女性朋友問阿李媽媽:「母親節既要出錢請阿媽食飯,又要自己出錢扮仔女請自己食飯,其實意義何在?」
旁邊一位男性友人聽到,也半慚愧打趣地說:「我跟女朋友去歐洲旅行時,我老媽子也給說話我聽,她強調『我成世人就沒有去過歐洲旅行。既然兒子這樣忙,我也要找自己生活了。』」男友人聽後不是沒感受,但有又如何,還是沒有帶老媽子去歐洲。舉此為例,一個母親棉乾絮濕、含辛茹苦地把兒子養育成人,但有福時兒子是帶「別的女人」,其實婆媳有糾紛是最人之常情不過。妒忌與不忿,大家是女人也不用解釋了。如果婆媳相處美滿,真是人性的奇蹟。
另一女性朋友加入討論:「我是單親家庭,也知媽媽獨力養大我並不容易,只是當年沒有建立那種親密到可以手挽手的關係,所以到母親退休時,我又難以配合她要求的那種親密,問題是她也察覺到,所以跟我說:『如果母親節吃飯吃得那麼公式,其實也不用勉強了。』」
心理學中也有不少理論提出母親和孩子的關係是何其重要,不但對一個人的性格發展有重大影響,繼而也影響一個人對其他人和對世界的觀感。Melanie Klein(梅蘭妮.克萊因)的Object Relation Theory(客體關在理論),指出嬰兒來到這世界最初的無助和混沌,完全依靠母親才能生存,然而嬰兒就是連「阿媽都唔認得」,還以為一個乳房就是生命泉源,要到4-6個月才知道那個「忽然出現對我好的good breast
和那個「忽然離開對我差的bad breast,原來是同一物 — 阿媽!孩子搞清客體關係時,對曾經的又愛又恨產生驚訝和內疚,因此建立了跟母親的矛盾(ambivalent)的關係。
母女情意結,往往比母子的更愛恨交纏,真的聽過不少閨蜜對母親的投訴,阿李媽媽作為旁觀者,也很難給予意見,只希望每對母女都可以有她們的「債務重組」,令關係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