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處理父母情緒的孩子 李敏:還需要焦慮什麼?
撰文:李敏 圖片:PhotoAC
父母習慣擔心孩子
做父母習慣了擔心孩子。Anxiety(焦慮)是有別於Fear(驚慌),分別在於驚慌是眼前的人物事;焦慮是較未來式,而且加插了很多因未知數而帶來的負面感覺。驚慌會令你逃跑,對眼前危機作出防衛,fight or flight;不過,焦慮的實際作用不大,什至會佔據人的腦力,令人不能好好思考。
那麼,造物者又何必給人類焦慮這種情感?其實,七情六慾定必有其功能,即使痛苦,原意就是令人停止某特定的活動或逃避,以免受傷害。至於焦慮,就是令人擔心一下未來,因為沒有半點擔心就不會未雨綢繆,試想如果原始人只在山洞中躲懶,不焦慮明天有沒有食糧,很快就會坐食山崩。
上天要我們焦慮,無非是為了讓我們計劃和準備,所以做不了計劃或準備的事情,根本無必要焦慮。
可是,父母對子女的情感遠比自己生存重大,我們帶了一個生命來到世上,務求令他/她們過得最好,這意願令一些父母習慣了為孩子焦慮,正所謂「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那一年沒擔心,可能就是懷胎中,孩子還未出生的時候。
然而,父母的焦慮往往會令人反應過敏,明明在公司是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容的高層,面對孩子輕微的差錯也會坐立不安。我們太怕孩子出錯,所以千方百計不讓他們make bad decisions,久而久之,成為孩子生命中的代決策者,甚至成了獨裁者:「你要聽話!你聽我講!唔可以咁!」然而,孩子沒發言權,又或者我們一邊聽,一邊覺得他們的決定比不上我們的決定,根本沒有尊重他們作為一個個體,他們的人生是他們的。人要感到勝利,在於經過思考的自決。子女做對了,父母應嘉獎;即使做錯了,也應該鼓勵他們汲取教訓,凡事都會成為寶貴的經驗。
阿李媽媽對李賞、李悅坦白:「我這輩子也是第一次做你們的媽媽,宇宙間只此一次,如果做得不好,你們要告訴我。最好,你們可以handle一下我的焦慮,因為只要媽媽明白情況和你們的感受,就不會過份擔心,心情好對家庭氣氛很重要。
當孩子可以明白並處理父母的感受時,他們已經可靠,我們還需要焦慮什麼?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