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比你高 是時候放手
放手 ,讓孩子主宰生活;重拾,讓自己掌握時間。
孩子到了青春期,有時會把朋友放在第一位,這是他們學習社交、樂群的一個重要階段。從朋輩的互相影響而找自己是誰和自己不是誰。
小女兒sistermoon沒試過長時期離家,放假會想跟同學去看電影,甚至sleepover;出了街,也不一定表現得很想家。做父母的,只有「睇開啲啦」,現在掛的是友好,將來真的拍拖時,就可能更不黐家。
不過,過去一年,大女兒moonmoon往寄宿去, 令阿李媽媽體驗甚麼是「早去早回」。moonmoon每逢假期都回家一、兩星期,其實不用上學,但反而更黐家,阿李媽媽問為甚麼不找同學朋友出去玩玩,她說同學朋友天天都見,久不久要一個人在家裏自己的房間獨處一下。於是去過寄宿的孩子反而更懂得珍惜家庭所給的舒適和溫暖,也許這就是所謂鳥倦知還。
過來人告訴阿李媽媽,如果關係良好,到二十歲左右,孩子又會自自然然回到媽媽身邊,這是當他們感到外面世界的人情冷暖,相反家庭永遠是最強後盾。
這種自願回歸,就是阿李媽媽最盼望和期待的。
當然,早回之前就是早去,是家長 放手 的時候,但甚麼時候是最好的時候呢?怕不怕太早,孩子有危機感應付外面的世界,太遲才 放手 又怕子女變了Kidult,沒自理又沒自信,倒頭來三十歲還要父母照顧。
每一個孩子早去的時間表都不一樣,但為人父母的最重要是不能自私。眼見有些父母放不了手,原因是花了半輩子培育一個人,一旦鳥兒飛了就不習慣,以後還可以管甚麼?擔心甚麼?養大一個人就是讓他 / 她離開自己,是需要更大的愛。
最近看了美國導演史提芬史匹堡的演說,他指我們做人頭二十年就是學習聽別人的聲音,父母的、老師的、親戚朋友的、醫生的、專業人士的,但我們自己的聲音呢?
如果父母老是不 放手 ,孩子總有一天會討厭腦海中那種一語堂,甚至是獨裁的聲音,而他們自己被壓抑的心聲音會愈來愈響,一團人在同時說話只會令他感到人生很吵耳、很混亂。
當孩子已經比你高,電腦比你勁,也代表他們準備好了。
作者︰李敏
偵探 / 言情 / 少兒小說家,也是常在親子專欄出現的「阿李媽媽」,育有兩女兒moonmoon和sistermoon;兼職編劇、填詞人、公餘為家長義工,不定期到中小學出席寫作及閱讀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