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班的迷思
廣告
假期是學生哥的最愛的假期,曾經,好像是上世紀的事,我也是其中一分子,過着逛街、唱K、看戲、煲劇、睇小說⋯⋯的百無聊賴日子。可能俗語話:「有幾耐風流,有幾耐⋯⋯唉!當成為別人的媽媽,我家小姐放假,每天24小時在家,可不能要她百無聊賴,看電視,睇iPad度過,要有個充實暑假,參加興趣班是不錯的方法,但怎樣才算「興趣」,女兒才三歲多,又如何得知自己的「興趣」呢?坦白說,我也是成年了才慢慢發掘到我的「興趣」。我不是一個虎媽,女兒快樂成長一直是我的教育宗旨,故找「興趣」班令我煩惱了一陣子。記起早前網上有個調查,給予我一些啟發。
早前,某網上調查訪問了600名小學生家長,了解小學生報讀興趣班的情況。結果顯示,九成以上受訪者表示會讓子女在假期學習樂器及外語,五成半受訪者表示會花費1,000至6,000元在子女的興趣班上,約一成家長更表示會花費逾萬元在假期中。
我為女兒選的劍擊課程,訓練手腳協調,培養忍耐力。(真相是那套衣服太有型了!)
調查負責人更指,家長不應為子女報讀大量興趣班,應以子女的興趣為首要考慮,不應該「將大人未圓嘅心願放喺小朋友身上」,強迫子女學習某項技能,負責人指曾遇見一個案,15歲的女孩因為乖巧,不希望拒絕及浪費父母的「心意」及金錢,硬着頭皮學習鋼琴。10年後當女孩考獲十級鋼琴後,向鋼琴老師說:「我一生一世都唔想再對住呢一個琴」,並希望老師向母親轉述,「我已經完成咗佢嘅心願,你同我拎走個琴」。
女兒特別喜歡做手工。
這個例子令我很害怕,彈琴事小,因為學興趣班而令孩子討厭自己才最得不償失,興趣,照字面解釋,應是高興地去學習,從中感受到趣味。我們自己也必定試過真正喜歡做一件事又怎會覺得辛苦呢?女兒還小,最後我決定讓她選一樣她喜歡的,我選一樣我希望她可以學的,輕輕鬆鬆上暑期班,旨不在如何發展興趣,而是第一步先培養興趣。
孩子的笑容能告訴你她有多愛上興趣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