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何去何從?!訓練篩選能力靠清理書架
撰文:李敏|相片:新傳媒資料庫、李敏facebook
小孩到中學應學有自行篩選能力
還記得moonmoon和sistermoon的小學階段,既要接收大師姐們的past papers,又要留自己的給小師妹們,光是橫跨十年的各科past papers都佔了書架一欄。到她倆都完成小學課程,那年的書架是清得最徹底的;而升上中學後,IB老師基本上少用實體書,很多網上教材,騰出書架不少空間。
人非草木,緬懷有時,不能只為騰出空間而把一切拋諸垃圾桶;到底丟什麼、留什麼?其實也是一門學問。小朋友清書架很多時只是憑直覺、率性,有紀念價值的,如考試一百分的試卷都不留,試問人生幾何一百分呢?但看來沒什麼特別的大型勞作,他們又想留,縱使明知過幾年都會爛溶溶。所以,小學時代要留什麼,阿李媽媽通常都先作第一輪篩選,留得下來的才問孩子要不要留。不過,上到中學,阿李媽媽就「逼」孩子自行清理,要訓練他們對回憶的篩選能力。
今年,moonmoon和sistermoon已完成清理書架和睡房的重任,阿李媽媽看到二人性格發展的分別:sistermoon喜歡一氣呵成,用11小時一天內完成,相當果斷;而moonmoon則喜歡一邊篩選一邊回味,依依不捨,五天才完成。不過,只要孩子願意執拾,阿李媽媽已經心滿意足:久不久要清理一下書桌、書架、衣櫃和房間,因為生活在雜亂中,基本上搞不清物件的擺放位置,甚至乎忘記了自己擁有什麼,得物無所用。阿李媽媽奉勸家長別幫孩子進行大清理,其實這樣剝奪了孩子溫故知新或貪新念舊的機會,我們的責任是逼使或誘導他們親力親為。
用箱子收納具回憶價值的東西
在旁人(家人)眼中,留下來的物件大多都沒實際用途,但當事人總會反駁:是情感價值(emotional value)!。這麼多「情感貴價品」可以放在哪?阿李媽媽買了那種底部有滑輪的儲物膠箱,讓女兒親自把留下來的物件放進去,而且擺放要像砌積木,善用箱子的空間,這其實是空間感的練習。再者,當事人自己收放才會記得什麼在哪裡,不能假手於人。
阿李媽媽為作為愛情小說作家,為這些儲物箱改了一個文藝的名字:「Memory Box」(回憶箱),頓時把執拾雜物這回事浪漫化。對!收納回憶是人生最終目的,令一個人確認自己從前沒枉過,也提醒將來要活得更精彩,才可以擁有更多回憶。不如你也為孩子弄一個回憶箱,但要提示一下他們,到底留戀什麼才不浪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