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幼、小學生的)錢銀和時間觀念

專欄

廣告

成年人常說:時間就是金錢;但小朋友既沒有時間的concept,也沒有錢的concept。

小朋友如不常跟婆婆媽媽或家傭姐姐去「真鳩嗚」,不知米貴不出為奇。方包幾錢一條?飛北京機票多少一張?羽絨怎為之便宜?樓按首期幾成?關於衣食住行的種種錢銀問題,自從有八達通之後,孩子就連找贖硬幣欠奉機會,如果不是小二的數學科,他們連接觸、分辨各面值貨幣的機會也罕見。

向小孩解釋錢和時間有一定的關係:想要快就打的,可是的士是最貴的交通工具;想要省錢就要搭電車或巴士,可是站站停就快不了。

不過,香港父母為孩子精心打造事歷表,又有家傭姐姐管接送,有些家庭還有司機,令港孩不用戴手錶,由point A 去point B要多久都不清楚,從何建立時間觀念?

如果香港家長着緊教孩子理財,參加要交昂貴學費的兒童理財班,而錢和時間一樣寶貴,為何不加點肉緊教教孩子如何管理時間?

要學習管理一回事,首先要令孩子明白和了解這回事的特性,錢和時間有共同性質,你管好它,可以做很多事;你不管它,它就會自動消逝。帶孩子到沙灘,看看表面上無窮無盡的沙粒,但要隻手抓緊沙粒並不容易,因為沙、錢和時間都是會從指隙流走。

至於一個小朋友在「理財」和「理時」上的最大分別,是前者比後者簡單:十八歲之前所得的利是錢,只要交給家長幫忙儲起來,理財大至上安全,阿李媽媽有權相信讓父母信託遠比市面上任何一種MPF來得保障。只不過在理時上,父母是沒有能力保管孩子的時間,自古以來,中國人常用格言:一串光陰一串金,串金難買串光陰

常有C9(師奶)朋友問阿李媽媽為何有充足時間寫專欄、小說、劇本、主持電台節目和照顧兩個女兒的功課和日常生活,答案就是「時間管理」。

先針對幼稚園和小學的「理時」,太深奧的且不說,但求做功課不用到通宵達旦,幼、小學生要學會分辨三個「最」:

  1. 最近死線的功課(明天要交的)
  2. 最不花時間做的功課(通常是改正,三、五分鐘便完成了一項工作,減輕了心理負擔)
  3. 最要求清晰思維的功課(通常是數學,太累做會明顯出錯,動不了腦筋,事倍功半就更浪費時間和精力)

要是願意做功課的話,先做最急、最快和最醒的,也要把牽涉繪畫(畫公仔和油顏色)的功課放到最後。

Prioritise是理時的首要技巧,要由幼稚園、小學開始養成善用時間的習慣,有效避免一塌糊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