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選校】城大調查:子女開支佔家庭總支出近20% 花得其所?
撰文:測量師羅珏瑜|圖片:Shutterstock、受訪者提供|編輯:Ruby
匯豐銀行研究:6成父母花103萬港元作教育開支
曾經以商業估價師及行業專家的身份協助過不少教育公司來香港上市,發現教育機構的老闆們都不約而同地熱愛香港這市場,原因是香港的父母比其他地方的父母更願意花費在教育支出上。匯豐銀行出過一個研究報告,表示60%的受訪父母有信心子女會有對好前途,更有62%的受訪父母業願犧牲自我,讓子女成才,而132,161美元(約港元103萬)是受訪父母供給每名子女從小學、中學到專上教育平均支出,而全球平均水準僅為4.4萬美元(港元34萬),而千禧世代的父母(59%)比嬰兒潮父母(46%),更傾向認為自己的子女會覓得理想的工作。
香港特有教育氛圍 讓父母更緊張
市場經濟從來都是需求與供應的拉据,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成為花費的動力,而這需求建構了香港特有的教育環境,從幼稚園的擇校競爭,到多元的興趣班、為孩子在面試時添磚加瓦的面試訓練班等應運而生。誠然對很多新手媽媽來說,弄清楚直資、私小、津校和國際學校幾個制度已不是易事,再要鑽研各間小學的背景、校風、升中路線等資料,讓整個選小過程比大人找工作還要困難。
城大調查指:子女開支佔家庭總支出近20%
為孩子找到一家合適的小學尤為重要,卻不能忽視孩子的教育支出為家庭帶來的負擔。津貼學校以外的其他選擇,每月動輒要數千甚至過萬元的學費,還未計算校車、書簿費、興趣班等費用,如果家中有多於一個孩子, 教育開支這一環往往成為不少家庭繁重的負擔。城市大學早年就有一個市場調查,發現六成的家庭,其用於子女的開支佔家庭總開支近20%——而且,不論家庭收入如何,這個比例均差不多。例如,最低收入群組家庭(月收入2萬港元以下),平均每月每名子女的開支為3754港元,占比18.77%;最高收入群組(家庭月入6萬港元或以上)的家庭則為10366港元,占比17.27%。
究竟,這筆佔家庭收入比重如此重要教育支出,換來是什麼?無疑,孩子的幼兒教育是影響他們將來價值觀、社交圈子的重要基石,即所謂三歲定八十。為孩子選擇一家合適的小學,對他們身心發展尤為重要。而在重視家校合作的時代,選擇小學不只是為孩子而選,為人父母也要謹慎而行,不少小學對家長投入學校活動有所期望,如做義工的時數等有一定要求,所以選校實在是一件既花錢又花氣力的人生大事。
小一選校 宜看孩子意願為先
如何讓錢花得其所、皆大歡喜?首先,不要盲目跟從坊間「名校」的傳說,而是要先瞭解孩子的脾性與能力、家庭各成員的生活習慣等因素。孩子六年的小學生涯裡,要解決的不只是接送問題,更重要是孩子承受壓力的程度,社交能力,父母或其監護人每天可以花多少時間為孩子「心理輔導」,讓他們適應小學的生活,以應付繁多的功課、測驗、考試?除了實際的金錢支出,孩子的小學生涯更需要的是父母付出的心血和時間,和他們一起渡過塑造他們性格的重要六年。
小一選校 中津校也有好師資
學費高昂的學校不一定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不少津貼學校也有好的師資和校風,傳統學校的課程一般會引來課程古板的詬病,卻可用省來的學費讓孩子在課餘時間參加其他富啟發性的興趣班如‘Kidrepreneur’、‘coding’ 等 課程。坦白說,眼見不少家長盲目追求‘Happy School’,不希望孩子每天有太多功課,原因是自己根本沒時間去每天幫孩子跟功課,溫習默書測驗,更因為這個設定而否定學校功課的意義,假設孩子不會喜歡做功課。結果,不少讀Happy School的孩子們因此要再到外面惡補中文、英文等傳統而又必須的學科,增添家庭支出。
父母陪伴和了解才是首要
每個家庭的背景都不一樣,孩子的童年也不一定要由金錢來堆砌,學費昂貴的學校不是必需品,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的耐性和陪伴的時間,他們需要的是一個真正瞭解自己的父母。孩子的學校不是母親的名牌手袋,在選校時,切記不要選一家學費遠遠超出家庭負擔的學校,寧可用學費省來的金錢為孩子參加更切合他的興趣班或者添置有趣的教材在家和他們玩,為孩子的童年帶來校園生活以外的精彩。
商業評估師,測量師,管理諮詢公司老闆,女企業家,專欄作家,兩個小男孩的母親每天過著精神分裂的生活,遊走職場與家庭,兼顧事業與育兒,在工作賺錢在家裡花錢,生活每個決定每段對話,都需要智慧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