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

【李敏專欄】從「世紀大辯論」所悟到的幸福

教育

廣告

在傳媒和坊間不停地消費私消遣「安心事件」的同時,一場世紀大辯論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了。在香港人的手機中,當然不及前者般洗版,簡直是無處不在的熱話,所以阿李媽媽更要提醒女兒該看看這場2019年最有看頭的學術辯論,是當代左翼學者齊澤克(Slavoj Žižek)VS 右翼心理學教授彼得森(Jordan Peterson)的唇槍舌戰,兩個在上也是很高點擊的學術明星,他們同台真可謂「左右逢源」。

撰文:李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阿李媽媽告訴女兒: 有人喜歡看拳手,有人喜歡看歌手,也有人喜歡看文人,只要是那一個範疇的明星,人們不管懂不懂或愛不愛都會來見識或湊湊熱鬧。拳賽、演唱會、大辯論,都可以是show。這場齊澤克VS彼得森的口舌之爭,一開售即告售罄,而黃牛票像香港演唱會票般炒到950加元,約$5,561港元,雖然還是比劉德華和Sammi的演唱會黃牛低一籌,但現在我們說的畢竟是個學術交流會!阿李媽媽悟到什麼?在戲劇的元素中,只要有衝突的事件就吸引觀眾,如今明星級的娛樂當然可以搞show賣飛;這場辯論不是在大學校園舉行,而是在世界級歌手開演唱會的場館多倫多SONY Centre

在這場題為「Happiness: Marxism VS Capitalism」的大辯論中,觀眾不時為自己喜歡的一方拍掌助威,但齊澤克請大家別忘記這是一個學術討論,目的是呼喚大家關注社會最大的問題:社會的制度和人民的態度,不要以為這是一場「cheap competition」。

阿李媽媽又悟到,辯論原來不一定是大家互不同意,其實二人在台上的發言並非互相抵觸。第一回彼得森先直擊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他指基於「擁有生產工具的人必然是惡,而工人必然是善」是不合適的,而階級鬥爭不純粹是因爲經濟而起,因為在大自然中各生存者本質上就是需要爭奪資源。

第二回齊澤克談到「中國人的幸福」,他指出「他們(中國)以大多數人的幸福行事,傾向儒家思想的「和諧社會」概念,而不提共產主義作為其談論的合法性。問題是中國人有沒有變得更幸福?」齊譯克指「幸福」本就是一個含混的概念,很受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所影響,但悲劇是很多人說要爭取幸福也只是葉公好龍,「對我們來說最壞的事就是得到我們正式想要的」,阿李媽媽悟到為什麼大都市中富人擁有名有利有車有樓還是不覺得幸福。

對於正在讀心理學的阿李媽媽而言,這場大辯論又一好看之處,是兩位學者也受過心理學訓練,然而兩位的「門派」是有區別。70歲的齊澤克是屬於歐洲的心理分析學大師,也是斯洛文尼亞社會學家、哲學家與文化評論家;而56歲的彼得森則是美國的臨床心理學大師,主要研究領域是異常心理、社會心理的和人格心理學,特別是宗教信仰和思想體系方面的心理學以及個人性格的評估和改進。前者意味深遠,後者單刀直入,他們是來自兩個世界的心理學學者,卻在討論同一個世界。縱然,他倆之前在網上有些挑戰式的對話,但當台上兩雄相遇時,識英雄重英雄。阿李媽媽悟到,辯論就是接受大家意見不合而仍然交流,而且不吵架。

李敏 偵探 / 言情 / 少兒小說家,也是常在親子專欄出現的「阿李媽媽」,育有兩女兒moonmoon和sistermoon;兼職編劇、填詞人、公餘為家長義工,不定期到中小學出席寫作及閱讀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