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姐讀美國私校入Top50大學」母欲女兒行舊路 囡不從1招決定升學去向
兩母討論到美國升學意願
「Exchange唔係唔好,但我覺得美國私校點都好啲。」
我認得這把聲音,是Helen的媽媽。她是Alex媽媽的朋友,之前已來過我們的升學講座,但她對美國交流生計劃還存有許多疑問,於是我便邀請她出席是次家長聚會,參考其他家長的經驗,看看能否有幫助。
「但Exchange可以住喺Local Family到喎,有幾何可以同外國人一齊住呀,體驗吓都好呀。」
這是Alex媽媽。
她們貌似在討論入讀美國私立學校好,還是參加交流生計劃更勝一籌。
美國私校Vs公立學校
我推門而入,討論的氣氛稍為下降。
「咩事討論得咁熱烈?」我問。
「冇呀,頭先同X太講緊Alex喺美國做交流生做成點,講吓講吓就講到去外國升學讀私立好啲,定公立好啲啫。」
的確,這也許是很多家長心裡的疑問:私立學校好?還是公立學校(或交流生計劃)好?
參加美國交流生計劃的同學第一年需入讀美國的公立高中。一年後可按同學的意願繼續在美國升學或是回港。Alex媽媽方才提及到的「Local family」是讓美國交流生入住的義工寄宿家庭,而入讀私立高中的學生通常是入住學校宿舍。
表姐讀美國私校入Top 50大學
但若單憑這點來斷定哪個更優勝未免太草率。其實用「好與壞」來判斷有些不太洽當,若以「適合與否」的角度出發反而會更中肯,因每個學生的性格、每個家庭的背景、狀況不具相同,把這些「個人因素」納入考慮的範圍,答案可能顯而易見。
「好似Helen嗰表姐咁,佢去咗美國私立學校讀書,唔單止成績好,而且有幾間美國Top 50嘅大學話要收佢。」
怪不得Helen媽媽一直猶豫不決,原來「前車可鑒」。
這也是決定子女的升學路線時,需要考慮到家庭背景的重要性。雖然私立學校跟入讀名牌大學沒有必然關係,可我們往往會受著過去的經歷、社會規範、身邊的人和事影響,例如:「傳統精英制才是成功之道」、「某某也是走這條路」等等。
1點決定升學去向
因此,我們必要先確認一點:自己想要什麼?目標是什麼?同學希望到外國升學找到學習的熱情?嘗試不同科目,從而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還是已經有方向,希望藉著海外升學汲取更多知識?抑或到當地工作,在外國的舞台發揮所長?從自己的目標出發,再考慮私校或是交流生較適合。
其實參加美國交流生計劃、入讀私校,還是入讀美國的大學,都只係云云海外升學路線的其中一條。打個比喻,就像乘搭地鐡,只要確定目的地,中途經過哪個站又有何相干?當然,沿途看到的風景不盡相同,只要確定目的地是哪一站,同學的目標是什麼,希望藉著海外升學得到什麼,我便能向你描述不同站有什麼值得一看的風景。
最後,Helen在中三那年參加了美國交流生計劃。這一年,Helen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並於翌年轉讀美國的私立學校,深入研究她所選擇的學科,為將來入大學,甚或更遠的未來做好準備。路,原來不是只有一條。
16歲到美國留學,於美國攻讀六年,畢業南加洲大學(Universtiy of Southern California)Marshall商學院創業系,以親身經歷為海外升學領航。過往八年間協助超過百位香港同學融入美國、升讀大學,為留美同學於當地取得當地工作,並入職500強企業。正職為升學顧問,開辦美華文化升學,副業與新朋舊友把貓談心,與家長同學論盡美國一二事。